河声:打好“组合拳”让电信行业营销套路无处遁形
“最近频频接到电信运营商外包公司客服打来的电话,让我升级套餐。一开始说升级套餐金额不变,每月还多送20G流量,结果办理之后,发现套餐费每月贵了20元不说,多送的20G流量也只限热门App使用。”近日,福建厦门一博主在微博吐槽运营商外包公司推销套餐使用套路引发不少网友关注。
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手机已经成为科技生活中的必需品,它不仅是一种通信工具,还承载着众多功能和便利,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7.23亿户,比上年末净增3933万户,这意味着平均每个中国人有1.22张电话卡。
近年来,随着手机用户越来越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工信部门加大了对电信运营商的监管力度,但电信行业一些痛点问题尚未根除。正如中国消费者协会11月6日发布的《服务领域投诉情况专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所指出的,电信行业不规范营销和经营行为仍禁而不止。
如:部分运营商频频给消费者打推销电话,以新套餐更优惠、更划算为噱头诱导消费者升级套餐,并故意隐瞒合约期限、违约金等限制性条款。在消费者升级套餐后,运营商人为设置障碍阻止消费者降低套餐资费,如App页面只显示更高价的套餐,消费者若调低套餐资费需到线下营业厅才能办理。在黑猫投诉平台,也有不少消费者反映手机套餐到期后自动更改为更贵的套餐、升级的套餐到期后无法改回原套餐。
按理说,电信商家搞一些营销活动无可厚非。且早在2018年8月,工信部《关于进一步规范电信资费营销行为的通知》就明确,电信业务经营者在宣传推广资费方案时,应当全面、准确、通俗易懂,对资费方案限制性条件以及有效期限、计费原则等需引起用户注意的事项应当履行提醒义务。但时至今日,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电信运营商利用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玩营销套路。如当消费者开通一些增值业务时,只需要短信或客服电话就可以办理,但在取消或退订时,却需要到营业厅现场办理,部分业务取消时还被收取高额违约金。更有消费者反映,在当月流量超出套餐上限被限速后,为了解除限速而购买了流量包,但网速却没有恢复正常,还需要再购买解除限速包。
电信行业是重要的民生服务行业,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要从源头上根治电信资费乱象,就需要职能部门加强监管,让电信行业的营销套路无处遁形。特别是对那些推销“免费”升级基础套餐,只要不同意就别想消停;只说“流量随便用”“时长不限量”,对费用上涨避而不谈的含糊其辞,关于“本地”“本省”等限制更只字不提;明明办理业务时一通电话就能扣费,降档或取消就必须到指定营业厅办理等“霸王条款”行为,监管部门更要从严查处并加大处罚力度,让其得不偿失。同时,消费者也要果断维权,对损害或侵害自己权益的情况要及时举报,不给运营商可乘之机。另外,电信运营商也应当积极主动履行好社会责任,规范营销行为,尊重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维护好广大用户的权益。
民生无小事。根治电信行业收费乱象,自律与他律都不可或缺。唯有打好“组合拳”,才能形成合力,才能让电信行业更好地服务人民,才能推进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王小梅)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