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河声:网育“新农人” 变身“兴农人”

2023-11-10大河网

11月9日,走进柘城县青年创业园,辣椒酱、肘子、麻花……一系列农特产品琳琅满目,直播间内,主播们正卖力推销。“这些农特产品卖得特别好,我们与企业进行合作,拿到了比较优惠的价格备战‘双11’。”今年28岁的柘城县青年创业园运营负责人王栋说。

谁说农民就一定得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君不见,更多拥有高学历和专业技能、视野宽阔的年轻人正加入其中。谁说种地就只能是被动“靠天吃饭”的苦力活?你瞧,高科技和科学管理加持下的农业更有韧性,也更有活力。

据报道,柘城县青年创业园是由一批来自各行业的青年组成的依托互联网创业的团体,他们立足该县特色农产品优势,通过搭建电商平台、招引电商企业、培训网络营销人才等形式,充分发挥网络营销在消费助农、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全力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王栋说,把网络变成“新赛道”,直播销售农特产品成了“新农活”,“新农人”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兴农人”。

“新农人”不是简单地回到乡村去种地,与以种地为生的传统农民相比,根本区别在于他们不仅下得了地、赶得了海,还能主动学习新技能,积极拥抱互联网,带动父老乡亲一同增收致富。柘城县青年创业园依托县新媒体协会,内设“三农”、专场直播带货、本地同城、矩阵宣传等事业部,主要组织网络“新农人”销售本地的农特产品。

网络营销的目的不仅是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更重要的是触及他们的情感,通过诉诸文化资源、社会价值观和大众情感等角度的共识与共情,来吸引和赢得消费者。依托传统工艺制作的农特产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吃得更健康、吃得更有品质的诉求,也唤醒了部分人的乡愁。

“新农人”的“新”不局限于年龄,在于观念新、知识新、技能新等思维格局上的“新”,将科学文化素养、经营管理思维与现代农业技术充分结合,为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羽翼。为此,全面实施乡村振兴需要培育出更多的“新农人”扎根基层,在基层出谋划策、摸爬滚打,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道光”。(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文艳)


编辑:李瑞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