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珍视“原地踏步”者
“金字塔式”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正常模式,越往下级,干部需求数量越大。但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每名干部都更愿意被提拔重用到上级单位工作,那些耐于“原地踏步”的干部也就愈加稀少而值得珍视。
当不上领导,未必不是好干部。人们常说“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而刘邦带兵,则最多十万。人固有其最佳位置。刘邦是韩信的领导,带兵却不及韩信,韩信长于军事,却没有刘邦的御人能力。现实工作中,科室长干得好未必就适合当单位领导,优秀的乡镇党委书记也不一定就有能力驾驭县域工作,前期成长快的干部可能到了某个阶段会进入瓶颈期,前期并不出众的干部也可能持续成长后来居上,每名干部限于主客观条件都有成长极限,到了最合适的位置后往往再难有进步,这时候更适宜原地深耕而非勉力突破。所以,长期在某一职位工作并不意味着不优秀,往往表示和这个岗位最契合。
“原地踏步”并非“原地躺平”。提拔就是对优秀者的褒奖,不提拔也就没有了表现优秀的必要,这种观点有着极强的迷惑性和腐蚀性,在现实工作中也占有很大市场。绝大多数“躺平式”干部起初就是怀抱这种理念,但后来却如平原走马易放难收,从不必“优秀”逐步沦为不必“做事”而终于“躺平”。其实,于个人心理而言,遇到职场“天花板”固然是一种打击,仿佛努力没了希望。但提拔本身是一种激励手段,而非等价交换的劳动报酬,每个干部都有对应其职位的权利与回报,本应认真工作,况且公职人员更多了一份公仆的责任在身,更加责无旁贷。
高升者得提拔,留任者也应有激励。提拔重用,无疑是干部管理中最有效的激励手段,但领导职位毕竟较少,对于那些当下或一个时期内不适宜提拔的优秀干部,也要保持足够的激励。要善于用活职级激励,充分理解职务与职级的不同定位,利用好两者在政治待遇、工作待遇及物质待遇上的不同侧重,更好释放政策活力。要注重用好定期奖励和及时奖励,在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及记功嘉奖评定中,注意防范评先评优过分集中,让作出长期耕耘贡献的老黄牛式干部也能得到足够关注。去留肝胆两昆仑,无论是高升者还是留任者,都是干部队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都应给予关注激励,保持队伍活力。(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松江)
编辑:赵惜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