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地评线】河声:时刻绷紧“保密安全”这根弦

2023-12-21大河网

管理学中有这样一个公式:“100-1=0”。意思是说,1%的过错,1%的差距,1%的疏忽,或1%的麻痹大意,就会抵销所做过的99%的成绩、99%的努力、99%的希望。对于保密工作而言,这“1%的疏忽”,带来的必然是“100%的损失”。

近年来,即时通信类社交媒体已成为日常办公的“利器”。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在使用社交媒体过程中,由于保密意识不强,律己不严、工作不细,导致违规传输、处理涉密信息情况时有发生,给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了损害。

例如,有的干部管不住自己的“大嘴巴”,向知悉范围外的人员透露国家秘密,被记者写入新闻报道,造成严重泄密;有的干部违规扫描、拍摄涉密文件,并以U盘拷贝、邮件发送等方式存储到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致使网络窃密事件发生;有的干部违规将文件下载并转发至微信工作群或朋友圈,导致被多次转发,呈“裂变式”扩散……

泄密只在顷刻之间,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保守党和国家秘密,谁都不是“局外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全体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保守党的秘密,更是一项重要纪律、基本要求。

互联网是最大的变量,朋友圈里的不一定都是朋友。有时候,我们所发布的看似平常的一张照片、一则动态,就极有可能被间谍所利用而危害到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所以,“手指间”的泄密案件,危害严重。任何一名党员干部泄露国家秘密,都将会受到党纪政务处分甚至被追究法律责任。

漠视保密法律法规,对发生泄密后果心存侥幸,是造成失泄密案件频发的重要原因。要想避免“1%的疏忽”带来的“100%的损失”,就要严格遵守保密规定,提高保密意识、强化保密自觉、筑牢保密防线,警惕并杜绝各种违规操作,做到不该发的不发,不该传的不传,严防“细节中的魔鬼”。

保密成于一贯,泄密毁于一疏。俗话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无论在任何岗位、做任何事情,只要能做到“尽精微”,拧紧“总开关”、打好“精准牌”、确保“零差错”,以严谨作风把细节问题把控好,就能将泄密的种子扼杀在萌芽状态。否则,就会导致“栽了跟头而不自知”,功亏一篑、损害大局。(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吉明)


编辑:杜若森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