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新发展格局下郑州都市圈的产业构造与联接

2020-11-18大河网-河南日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许多国家及地区经验表明,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在承载高端要素、优化产业布局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已成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布局的首选区域。2019年,郑州都市圈GDP总量达到1.8万亿元,常住人口1920万,以占全省9.6%的国土面积,承载近20%的人口、创造了33%的经济总量。今年前三季度,郑州都市圈GDP约1.6万亿、占全省的41%,工业增加值6925亿元、占全省的34%,成为推动带动全省协调发展的核心引擎,增长极地位更加重要,对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效益提升具有重要的支柱作用。

  集聚辐射,突出郑州作为中心城市的高端产业引领和外溢作用。近年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首位度不断提高,2019年郑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2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分别占全省的30.2%、22.7%、72.3%。充分发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引领作用和全省首位城市示范带动作用,持续提高产业外溢能力和功能辐射能力,推动经济规模优势加快向质量效益优势和层级位次优势转变。郑州要持续集聚做强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大数据云计算、新一代人工智能、5G及北斗应用等高端产业,推动产业链的研发、设计、贸易、营销等高端服务环节和增值环节向郑州集中,提升国家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要积极推动汽车及零部件、食品、铝制品、新型材料及数据收集存储、现代物流、专业市场等劳动密集型、高能耗型产业向都市圈其他城市转移,形成以郑州为龙头的区域发展利益共同体,构筑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主引擎。

  功能协同,构建分工协作的高成长性城市产业圈层。充分发挥郑州人才、创新和先进制造业优势,加快中原科技城等重大创新载体平台建设,推动郑州集聚创新要素、提升经济密度、增强高端服务功能,以科技研发、工业设计、金融服务、文化创意、商务会展等为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形成以现代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打造高端服务业的核心圈。以郑开科创走廊、开港经济带、郑新产业带、郑许产业带、郑焦产业带等为纽带,打造开封、新乡、许昌、焦作区域性服务业集聚圈,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融合发展格局。依托都市圈的兰考、长葛、尉氏、武陟、原阳等县城,谋划建设一批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区,大力发展“飞地经济”,探索推广“郑州研发、高端服务”+“都市圈市县制造”的产业分工协作模式,推动制造业加快发展。

  优势互补,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打破行政边界和思维定式,依托郑州中心城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依托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郑州都市圈“1+4”城市间产业协同与错位发展并举,探索构建区域产业转移引导机制,重点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链、装备制造产业链、汽车产业链、绿色食品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链等一批具有较强基础的优势产业链,加快布局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鲲鹏计算机产业链、生物医药及生命健康产业链、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链、北斗导航产业链等一批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兴产业链,打造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超千亿产业链。以郑州为中心,大力推动产业链不同环节在都市圈全域合理布局、高效协作,努力走出一条符合郑州都市圈实际的产业一体化发展新路径。在开封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特色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材料、鲲鹏计算机等产业,在许昌重点发展电力装备、汽车及零部件、超硬材料及制品、新一代人工智能等产业,在焦作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食品等产业,在新乡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绿色纤维等产业。

  共建共享,打造一批高品质产业发展新载体。“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郑州、开封都是黄河文化和大运河文化遗址的核心交汇地带,区域内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比较集中,重点突出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等功能,联合打造郑开国家文化公园。支持郑州、开封、焦作、新乡联合打造黄河生态带核心区,支持焦作、新乡打造南太行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带,支持郑州、许昌打造三国文化展示体验带。借鉴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等发展经验,在郑州、开封、新乡、许昌、焦作等市辖区,建设一批1—2平方公里高品质产业功能区,探索院落式科创楼宇(特色科创建筑+庭院)、特色性街区(院落式科创楼宇+公园+广场+林荫大道+商业场景)建设模式,形成集生产场景、生活场景、生态场景于一体的“小尺度”“高精尖”新兴产业集聚区。

  便捷高效,建设都市圈一体化现代流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都离不开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持续加快轨道上的都市圈建设,推动郑开、郑焦城际公交化运营,加快郑新、郑许承接城际铁路建设,打造郑州都市圈“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加快郑州全国物流枢纽建设,统筹布局货运场站、物流中心等,鼓励不同类型枢纽协同或合并建设,支持开封与许昌、新乡与焦作等城市间合作共建物流枢纽。结合发展需要适当整合迁移或新建枢纽设施,完善既有物流设施枢纽功能,提高货物换装的便捷性、兼容性和安全性。联合打造郑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消费转型升级,对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双循环”格局意义重大。郑州具有“四路协同”开放核心区、高端商务、高端商业等突出优势,开封具有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文化创意、文化产品和特色街区、生态水系等突出优势,集合郑州、开封两市特色优势,共同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为带动河南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全面融入“双循环”新格局的核心引擎。构建要素自由流动的大流通格局。以打破都市圈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清除市场壁垒为重点,统一市场准入标准,消除商事主体异地迁址变更登记隐形阻碍,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营造规则统一开放、标准互认、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环境。

  (作者许贵舫 高亚宾单位: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研究所)

编辑:贺心群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