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二十大回声•科教兴国战略丨李钰靖:以高质量教育支撑现代化国家建设

2022-11-16大河网

  编者按

  2022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为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大河网学术中原开辟“二十大回声”专栏,集纳专家学者文章,力求全面准确深入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精准把握外延,研究阐释关注热点问题,深化学术界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认识。大河网学术中原持续刊发,敬请关注。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为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成绩斐然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重点聚焦教育现代化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推动我国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一)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升

  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2.93万所,在校学生2.91亿人,各类教育普及化水平已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7.8%,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1.4%,如期实现国家“十三五”时期确定的普及目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4%,普及程度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二)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

  坚持义务教育优先保障,不断加大对困难地区、薄弱环节和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持续缩小义务教育差距。目前,在全面实现普及的基础上,全国2895个县全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建成高质量学生资助体系,将建档立卡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特困供养、孤儿、残疾等困难学生群体作为重点保障对象,坚持对“所有学段、所有学校”实现全覆盖。目前,全国范围内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历史性地解决了长期以来的因贫失学、因贫辍学问题。

  (三)教育服务经济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建设计划,在高校初步建成一批服务国家战略的创新基地和新型智库,一批大学和学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通过实施“普职协调发展”推动职业教育类型化建设,初步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结构更趋合理,创新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比重明显提高,各类人才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显著增强。

  二、以高质量教育支撑现代化国家建设意蕴深刻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并将教育、科技、人才的战略支撑作用进行一体化表述,揭示出教育培养人才、人才驱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逻辑。以此作为逻辑起点,深刻理解以高质量教育支撑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深刻意蕴是有效指导教育改革实践的重要基础。

  (一)以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主题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最大的梦想,也是党和国家艰辛探索、倾尽所能为之奋斗的事业。教育要积极应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聚焦全面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以教育现代化推动实现全体人民的现代化;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才支撑。

  (二)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各级各类教育要聚焦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夯实以机制创新为重点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丰富教育层次、优化教育结构、完善学科专业设置,以高质量教育推动经济建设不断向更高级的形态迈进。

  (三)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为根本任务

  社会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不同社会形态和发展阶段下,尽管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有所不同,但都离不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发展阶段,教育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要加快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四)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宗旨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对优质教育的期待则是人民群众较为普遍的民生向往。发展教育要持续推进教育公平,进一步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要着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不断厚植现代化的教育基础;要聚焦提质增效,重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教育问题。

  三、以高质量教育支撑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点任务

  站在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高度,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性、方向性和全局性问题进行了全面阐释,深刻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以此为根本遵循,新时代教育要重点聚焦教育公平、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和多元化发展等重大议题。

  (一)优先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是国家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是国民教育体系的根基和实现教育公平的起点。要始终坚持优先发展义务教育,优先保障并持续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管理和师资建设水平,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发展。要始终以促进公平作为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主线,在巩固普及成果、实现基本均衡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优质均衡发展,不断实现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

  (二)统筹推进中等教育协调发展

  中等教育在学制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有的重要作用,是对不同类型教育进行引流的关键节点。一方面,初级中学要强调普适性,注重加强社会职业的启蒙教育,坚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职业观,为推动教育分类培养做好准备;另一方面,高级中学要兼顾升学基础和职业预备的双重属性,注重特色化办学,积极探索分类发展模式和多元化评价标准,全面推进普职协调发展。

  (三)着力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高等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者的主要途径,是建成教育强国的关键部分。一方面,要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坚持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分类建设的整体思路,着重提升内部教育质量,持续优化外部资源支撑;另一方面,要加快推动职业教育类型化建设。积极探索独立的招考方式、办学模式,持续优化就业环境,畅通升学通道,不断提升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四)创新推动继续教育多元化发展

  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再教育,是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功能定位方面,要加快由学历补偿教育向终身学习教育转变,聚焦知识更新、技能拓展、修身养性等现实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学习内容;在运营管理方面,要将继续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内容给予更多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强化政府统筹主导,鼓励社会广泛参与,共享高校优质资源,探索线上学习新模式。

  (作者:李钰靖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编辑:姜秋霞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