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殷辂:网络舆论生态治理前提、方式与目标

2022-11-26大河网

  舆论生态是舆论主体、舆论载体、社会环境三者交互作用总和而成的生态体系,是社会心态最直观的反映,也是社会治理水平的直接体现。在网络时代,舆论的载体发生了重大变化,普通民众成为内容的生产者,多元化舆论主体得到信息技术的确认,信息传播呈现出立体式、即时性、互动性态势。在舆论形态、话语方式以及话语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我国进入了矛盾、风险的凸显期,舆论主体、网络媒介与现实社会情境结合在一起并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舆论生态。网络舆论生态是网络时代舆论生成和传播的时空环境,其形成过程具有社会性和系统性,其存在的问题也绝非单向的灌输和管控所能解决。网络舆论生态治理是善治理念之下的命题,其前提、方式、目标都与传统的舆情管理不同,需要加以辨析。

  前提:相信人的理性和良知

  在社会舆论问题上,古今中外都存在两种不同的思维倾向,即精英主义倾向和平民主义倾向。带有精英主义倾向的人把普通民众看成是缺乏理性的“乌合之众”,认为他们没有时间、精力和能力准确地把握外部世界,不但容易被情绪和刻板成见所支配,还会被外部力量操纵,民间舆情既不客观也不可信,需要专业人士和政治精英对其进行矫正和引导。带有平民主义倾向的人认为“肉食者鄙”,精英人士和管理者缺乏良知,往往从其私利出发取舍信息,预先定调并试图控制舆论,民众只有通过抗争才能让真相显现,维护社会正义。这两种思维倾向虽然对立,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即将舆论主体分割为“我们”与“他们”,并把对方看成是另类,其实质是不相信人的理性和良知。在这种情况下,就只有“我们”的真相和公道,而没有基于真相和公道的共识,这实际上否认了非强制性公共舆论存在的可能性。

  人的理性和良知有可能被遮蔽,但决不会泯灭,如果否认这一点,真相和公道就无法安立,舆论生态治理就无从谈起。治理不是管控与驾驭,不是“为物作则”,其本质是顺道而治,是与开启人人具备的理性、良知联系在一起的。以阶层、地位、身份等外部属性来标定道德品性,这是以外夺内,漠视内在的平等性。如果不相信人的理性和良知,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治理,自然而然的非强制性秩序也就没有存在的可能。网络舆论生态治理不是以“我们”的好恶影响“他们”的好恶,不是以“我们”的意志对抗“他们”的意向,而是消除蔽障,回归“人心之所同然”。网络舆论并不一定是实情,但却不会长期偏离实情,只要除去私心杂念,返至人人本具的理性和良知,是是非非就会还其本来面目,“同然之见”就会生成。去除管控思维,确立共治理念,网络舆论生态才能得到治理。改善网络舆论生态是治理共同体的共同责任,只有人人各尽其分、各适其宜,网络舆论生态才能进入良性运行的轨道。

  方式:舆论主体协同共治

  在传统媒介时代,信息传播是单向的,传播者与受众的主客体结构非常明显,信息技术架构的话语空间改变了这种状况,信息生产与传播不再是专业人士的特权,普通民众成为内容生产者,传播者与受众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传统的主客体关系变成了主体间关系。然而,信息技术可以为民众赋权并形成多元舆论主体,但并不会自发地提升主体意识,不会自动带来理念、机制的变化,也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舆论生态,从多元舆论主体转变为舆论治理共同体,在政府主导下实现多元共治,这是网络舆情治理的正确方式。

  实现多元舆论主体的共同治理,需要克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在一些人看来,网络舆论的主体是网民,其针对的客体是政府和公共部门,网络舆论就是主体对客体的意见和态度;网络舆论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公共部门,其针对的客体是网民,舆论管理就是主体对客体的异常态度、意见和行为的管制和矫正。在这种思维之下,政府被排除于网络舆论之外,网民被排除于网络舆论治理之外,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只能导致共同体的断裂。舆论的客体是公共事项(议题)而不是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舆论治理的客体是舆论而不是网民。网络舆论生态治理是主体间(政府、媒介、平台、网民)共治,而不是某一方对另一方的管制。克服二元对立思维,树立共同治理的理念,网络舆论才能得到有效治理。网络舆论生态治理的本质是发挥各个舆论主体的主体作用,共同治理、共同疏导舆情,防止舆论被外部力量挟持、被先入之见和情绪化因素支配。舆论主体各尽其分、相互监督,既不以刻板成见观察政府工作人员,也不以“问题论”思维认识网民,在保障言路畅通的条件下,通过公开的对话和互动沟通,网络舆论就会回到正常的轨道。

  目标:清除阻碍道义通流的壅塞

  生态治理的本质是各种关系的谐和,而谐和的关键在于消除壅塞。河道存在壅塞,则有水患,清理壅塞、使之通达无碍,才能消除水患。大禹治水,采取的就是顺水性、导之入海的方法。这种顺水性、清理堵塞的方法同样适合网络舆论生态的治理。治水需要顺应水土之性,舆论生态的治理需要顺应人的共通之性。共通之性、本有之明如果被外物所障覆,则舆情就会脱离实情,若疏通壅塞,则真相、公道彰显。舆论生态的治理针对的是舆论,但其根本却是人心人情的通顺。网络舆论的失真变异,其原因并不在于真相和公道,而是因为私利、情绪、先入之见和预设立场附着在公共事项或议题之上,只要清理、疏通这些壅塞,事项(议题)本来的是非曲直就能够彰显。舆论生态治理的目标不是为舆论划界,也不是将舆论引至特定的方向,而是消除阻碍道义通流的壅塞,还公共事项(议题)的本来面目。

  【作者:殷辂,河南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所研究员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网络舆论‘治理式’引导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0BZZ003);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网络舆论生态的治理与优化研究(项目标号:22A29)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姜秋霞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