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丁晓 闫禛:科学疏导网民情绪 构建良好网络生态

2022-12-16大河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良好网络生态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追求,是社会长治久安的“稳定器”“压舱石”,符合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网民情绪作为网络生态建设重要的“风向标”,在社会矛盾分析、网民价值冲突、社会风险预测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双压叠加的当下,深刻认识网民情绪成因,多措并举科学疏导网民情绪,不仅是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

  网民情绪的形成与传播

  社会矛盾诱发民众情绪的网络积聚。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既要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又要面临社会矛盾线上传导引发的负面群体行为。一方面是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双压叠加引发的民众焦虑。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陷入低迷状态,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小微企业、餐饮服务业、文娱产业等聚集性行业经营困难,低收入和收入不稳定群体生活压力增大,群体性恐慌和破坏性冲突接连出现,民众焦虑、恐慌等不满心态骤增并引发网上传导。另一方面是政府和媒体信息披露不及时加速网民负面情绪溢出。政府信息发布和媒体事实报道不及时、不准确,真伪难辨的信息扑面涌来,正向信息的隐匿缺失,诱发民众通过网络寻找事实真相,加剧了不信任、偏激等非理性情感的衍生、聚集和扩散。

  网络环境加速网民情绪的传播共振。互联网的虚拟性、匿名性使民众可以通过微博、抖音、微信等社交平台进行自由交流、随意宣泄,信息监管的缺失和碎片化内容的聚集,使网民很难窥探事件背后的真相。同时,技术驱动下的“算法推荐”,使不实信息通过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直击耳膜的有声视频等方式加速传播,并在猎奇心理的驱动下,引发民众讨论热议。“算法推荐”技术加快“趣缘”网民的聚集,形成了特定内容的网络圈群,圈群内部网民与现实环境的接触逐渐弱化,极易被负面言论“带节奏”,主动融入并转发传播加剧负面情绪的感染共振。

  认知局限加剧网民非理性话语表达。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网络空间成为公众话语表达的主要渠道。受个体认知局限的影响,现阶段的网民非理性话语表达现象愈演愈烈,呈现出低俗化、暴力化、粗鄙化的特点,一定程度影响着社会的公序良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网民的判断和认知存在偏差。由于网民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网民理性认知不足,难以在有限的时间、注意力和文化视野中客观理性的看待问题,在网络上的话语表达时常偏离理性的轨道。另一方面是意见领袖、自媒体等网络资本的倾向性诱导。在商业市场环境下,资本深谙受众心理需求,通过发表煽情言论、营造负面网络情境“蒙蔽”受众认知,操纵舆论价值倾向,放大社会矛盾分歧,吸引大量网民盲从热议。

  网民情绪的引导与调适

  加快推进经济复苏,舒缓公众疫情焦虑。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叠加冲击,社会矛盾凸显,民众抱怨、不满等负面情绪增多,亟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解决民众生计、舒缓公众焦虑。一方面,要持续优化疫情防控工作。坚持第九版疫情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执行好新十条优化措施,着力在优化调整隔离方式、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等方面发力,做实做细群众服务,引导群众做好个人防护。另一方面,要加大经济纾困政策支持力度。疫情三年经济自然恢复可能会比较慢,需要在减费、降税、补贴等政策上进一步发力。同时,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复工复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加强正面舆论引导,防范负面情绪扩散。及时透明的信息公开是消解民众与政府信任危机的重要手段。面对社会舆情事件,民众希望听到社会主流“声音”,并以此引导自身实践行动。政府部门应理性看待网民评论,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准确回应舆论焦点,解答民众困惑,避免正向信息缺失引发的网民负面情绪传播和政府公信力消解,并将群众合理意见、建议转化为具体行动。央媒、省媒等各级主流媒体要借力融媒体传播矩阵,跟进报道、联动转发,持续放大官方声量,筑牢主流舆论阵地,防范舆论走偏。

  感知网民不满情绪,做好民众心理纾解。受疫情影响,民众信息获取和信息互动越来越依赖线上,网络空间成为社会情绪感知、网民情绪纾解与调适的重要渠道。加快建立智能化网民情绪感知体系,提升网民负面情绪感知能力,通过网民负面评价和负面情感的精准测度,建立情绪风险应对预案,以“疏”代“堵”及时精准介入,防范负面情绪的聚集传播。坚持服务思维,站稳群众立场,畅通网民情绪纾解渠道,通过新闻发布会、吹风会、电话专线、网络直播互动等形式与民对话,分流、转移、疏导网民情绪,避免恐慌、猜测、质疑等负面情绪持续发酵。

  强化网络信息治理,营造清朗网络环境。互联网的匿名性、隐蔽性、开放性导致网上信息鱼龙混杂,网民受个体因素和网络环境影响易被谣言等不实信息诱导、利用,产生极端化的社会情绪。要深入推进“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完善平台审核发布机制,及时处置谣言等不实信息,规范网络传播秩序,防范负面情绪的聚集传播,营造清朗网络空间。要加快提升公众信息素养,提高信息辨别能力,培育良好社会心态,不断增强网民负面情绪正向纠偏能力。网民应强化责任意识,自觉规范信息传播行为,主动抵制不良信息,减少非理性话语表达,做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网络法治观念的新时代好网民。

  【作者:丁晓,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闫禛,河南省委网信办互联网应急指挥中心 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重大舆情事件中网民情绪分析与疏导策略研究”(2022WT08)阶段性成果】


编辑:姜秋霞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