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Chat学“问”⑤ | 高质量发展的黄河流域是啥样?

2023-03-03大河网

  编者按

  学术中原提问,专家来回答。在全国两会到来之前,学术中原开启学问聊天模式,联合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围绕“黄河文明”和“中国式现代化”两个热词,立足中原,放眼全国,问答式聊学问,找专家要答案,为发展问计。

  Chat学“问”第五期 学术中原对话赵宏波

  主题:高质量发展的黄河流域是啥样?

  人物名片:赵宏波,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所所长

  Q1

  学术中原:今年年初,2023黄河国家战略新年论坛上,您发布了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报告》,能介绍下这个报告的研究背景吗?

  赵宏波:好的。报告是我代表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团队发布的,是我们连续3年的研究成果。

  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2021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2022年的10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这些措施的实施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

  高质量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从全球价值链及循环体系重构,还是全球知识创新网络形成以及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都急需向高质量发展方式转变。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首要任务。黄河流域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生态脆弱、高质量发展不充分、民生发展不足等短板,因此高质量发展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和重要保障。

  Q2

  学术中原:此次研究报告的理论依据和研究范围能简单说下吗?

  赵宏波:本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协同共生理论与集聚经济理论等,强调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是生态—经济—社会等多维协调发展。

  研究范围主要基于三个原则:一是以自然黄河流域范围为基础;二是尽可能保持黄河流域空间单元的完整性;三是考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黄河的关联性。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连续性与科学性,本研究黄河流域范围包括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不含蒙东地区)、山西、陕西、河南、山东8 省(区),以及可获得数据的79 个城市。

  Q3

  学术中原: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自上而下备受关注,此次研究成果如何,能具体讲下吗?

  赵宏波:好的,报告依据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背景与理论基础,结合二十大所提出的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多尺度、多维度和多源数据相结合,分别对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省(区)域、城市群、城市等4个层面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估。

  研究结果显示:2017—2021年黄河流域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向好,经济、社会、生态等不同维度高质量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19年黄河战略提出后,社会与生态高质量发展指数增长最快, 政策推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明显。

  流域层面上中下游高质量发展水平都有波动,但是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下游地区综合指数、经济维度和社会维度表现较好,中游地区生态维度表现较好。

  省(区)域层面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在逐年提升,但省(区)域间呈现东高西低格局。山东连续五年位居第一位,河南和陕西分别位居第二、第三位,青海的高质量发展指数位于第八位。

  城市群层面,山东半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居于黄河流域7大城市群的首位,城市群之间的发展差距趋于减小。另外,城市群内部存在空间分异状况,中心城市与周围城市高质量发展存在差距,具有中心城市“一枝独秀”、辐射带动周边城市能力较弱的特征。

  城市层面青岛、郑州、西安、济南等中心城市居引领地位,黄河流域上中游地区城市生态维度高质量发展优势明显,在经济维度高质量发展方面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未来需加强省际交界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流域一体化发展。2021年高质量发展指数前十名城市分别为:青岛、郑州、济南、西安、太原、威海、烟台、淄博、东营、潍坊。

  Q4

  学术中原:虽然研究结果显示黄河流域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向好,但在不同维度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生态脆弱、高质量发展不充分等问题。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之一,针对研究结果,中国式现代化在黄河流域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有哪些?

  赵宏波: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提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如下:

  一是建立流域协调机制,坚持全流域一盘棋,做好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

  二是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本底,提升上游水源保护和涵养能力,抓好中游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做好民族地区生态保护与发展。

  三是构筑高质量发展的综合体系,以城市为核心,城市群为载体,交通走廊为轴带推进黄河流域一体化发展;以新旧动能转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建立高效产业分工协作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四是补齐流域民生短板和弱项,加快教育医疗事业发展,提升省际交界区、中游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生态脆弱地区发展能力。

  五是推动流域跨省与城市间合作,推动豫鲁、黄河“几”字弯、晋豫陕黄河金三角等跨省合作发展,深入实施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将其打造成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合作示范区。

  六是推动流域开放合作,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围绕产业分工协作、创新资源共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开展合作,推进流域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一体化发展。

  策划:李敬欣 张培君

  统筹:姜秋霞

  执行:申久燕

  美编:张舒婷

  (特别感谢: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相关链接:

  Chat学“问” ①|黄河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密码是什么?

  Chat学“问”②|“黄河之大”大在哪?

  Chat学“问”③ | “黄河宁,天下平”,怎样去实现?

  Chat学“问”④ | 如何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黄河样本?


编辑:申久燕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