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把乡村振兴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写进群众心坎里
大河网讯(记者 王辉 通讯员 徐春浩 何一帆)为切实把乡村振兴研究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写进群众心坎里、应用到乡村建设中,河南理工大学“乡村振兴研学基地”在“相约黄河,共庆丰收”河南温县庆祝活动主会场——黄河街道东张王庄村“党建综合体”揭牌。
河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太行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锟(左),温县县委书记毛文明共同为“河南理工大学乡村振兴研学基地”揭牌
“‘乡村振兴研学基地’的创建,是河南理工大学‘校地合作、产学融合’的又一创新举措,旨在充分整合校地双方资源优势,切实落实好党中央关于城乡发展和‘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推进区域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发展,为县域城乡共同进步和充分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河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太行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锟在揭牌仪式上说,“河南理工大学太行发展研究院立足黄河左岸、太行南麓,面向黄河中下游地区,聚焦乡村人才聚集、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生态改善、基层治理等问题,与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开展全面合作与系统对接,努力推进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共同打造黄河流域和中部地区‘乡村振兴中原样板’,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村强民富、田园兴旺做出积极贡献。”
揭牌仪式后,河南理工大学太行发展研究院团队成员,考察了东张王庄村摄影展、优质农产品展,并在温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朱保平的陪同下,到温泉街道郑门庄村、觉世头村、西南王村“党建综合体”及温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地考察,实地了解当地“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典型做法,对“党建综合体”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实现“功能多聚集、服务多下沉、群众少跑腿”等创新举措表示赞赏,并对建设中如何以“为民、便民、利民、惠民”为中心,避免“空壳化、形式化、表层化、低效化”,实现“功能多元化,为民服务更周到;空间优美化,利民服务更温馨;运营社会化,便民服务可持续;资源整合化,惠民服务更贴心”等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应如何通过自身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带动全球经济恢复、增长,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大国自信、大国风范、大国担当,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大有可为。河南理工大学将秉持科学精神、求真态度、务实作风,在‘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研究上铿锵前行。”张锟说,“‘内循环’绝非‘自我封闭’,应更加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齐头并进、共同发力。以城乡融合发展为本质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将为我国产业链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持久动力,为全球产业链稳定和让世界分享中国增长红利创造可能机会,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张锟认为,乡村振兴应注重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着力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农民组织起来的有效途径,这不仅关系到农村农业工作,更关系到国内大循环的形成和良性运行。脱贫摘帽后,乡村居民开始站上新生活、新奋斗的新起点,科研工作者应针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厘清研究思路,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基础上,提升乡村产业结构、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加强乡村基层治理、改变乡村风貌,并在目标对接、政策对接、产业对接、工作机构对接、工作队伍对接等方面,研究分析当前农村发展现状,持续激发乡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乡村振兴获得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