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示范区:“小平菇”为66岁老人撑起一把“致富大伞”
大河网讯 凌晨两点多,刘建民就走进食用菌大棚开始采摘,这些新鲜肥美的平菇,4点之前要送到三门峡西站的金河蔬菜批发市场,继而再送往附近的各大生鲜超市。“平菇比一般蔬菜更娇气,当天采摘成色好、食用口感好、商家也乐意收购。”而像这样起早摸黑的日子有多少,刘建民已经数不清了。
今年66岁的刘建民,是三门峡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禹王路街道大营村的村民,20多年前,他就在自家院子里尝试种植平菇。那个年代,很多当地百姓不识得平菇,几毛钱一斤的价格,更是难上普通农户家的饭桌,摘下的平菇,只能全部卖给周边的高档饭店。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食用菌的市场需求与日俱增,成为国家大力扶持的高效农业项目,刘建民的菌棚,也从当年院子里三分地的“小打小闹”,发展到如今7个大棚3万只菌棒,年收入达到10多万元。
走进刘建民的菌棚,淡淡的菇香扑鼻而来,放眼望去,一个个菌棒就像可爱的“小枕头”摆放得整整齐齐,尤为壮观,时见朵朵如云的平菇破袋而出,仿佛撑起一把把小伞。
“再等1个月‘大丰收’,菌袋上都挂满了,那才叫一个漂亮!”刘建民的话音中,透着掩不住的期许和喜悦。
在13000多人的大营村(其中农业户口9300多人),刘建民的名字颇为响亮。他肯钻研、手艺好,剪纸作品曾在首届三门峡黄河文化旅游节露过脸,参展过“中国民间剪纸博览会”等多个展会,如今种植的平菇,同样顶呱呱,不仅肉厚柄短、味道鲜美,Q弹有嚼头,产量也比周边村民的菌棚至少高出三分之一,吸引了许多农户前来“取经”。
“要富一起富!遇上好政策、好机遇,就要紧紧抓住。”刘建民笑声爽朗。菌料制袋时最为繁忙,连附近陕州区丁管营村的村民们也到他的大棚帮忙,一来就是十几位,动作麻利地妇女,一天增收150元不在话下。
刘建民与老伴,忙并乐着
自家的小日子殷实了,还能帮带周边乡亲,刘建民越干越起劲,也琢磨出了一些心得。现在很多年轻人出门打工了,农村老龄化现象越来越突出,暴富不现实,能够找到不需要繁重劳作、收入持续稳定、又比较轻松掌握的项目就很不错,这也是他20多年来一直坚持种植平菇的主要原因之一。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如今,食用菌种植已经成为三门峡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农户们响应程度最高的项目之一,技术上的稳定化、可复制化,更为落地大大增添了实操性,成为示范区大力扶持发展的种植产业之一,其中,阳店镇寨原村百万袋香菇种植基地、大王镇梨园村占地800余亩的千万袋香菇基地,更是亮彩纷呈,彰显了特色农业的新力量。(王涛 艾灵九 焦阳)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