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成功后,太极拳如何传承与发展?看七大社区太极传承人怎么说
大河网讯(记者 王辉 韩雨薇) 12月19日,太极拳传承发展座谈会在温县陈家沟太极书院举行。太极拳申遗成功后,如何保护、传承、发展、共享?与会领导、嘉宾以及来自七大社区的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充分交流、各抒己见。
“要把太极拳转入科学化,掌握练功方法抓住运动规律太极拳就不会失传。练拳的真正目的不是仅仅练拳,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要找到、抓住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全身通过遵循这一个运动规律形成一个运动体系,这样才能出真功夫。”陈氏太极拳传承人陈小旺说。
陈氏太极拳传承人陈正雷表示,“目前太极拳产业化发展,更多的是一种民间自发的状态,虽枝繁叶茂,但仍然缺乏统一的标准。如能于传统中提炼相对量化的标准,则将大大提高现代人的学习积极性。”另外,陈正雷还提到,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太极拳师资队伍,是太极拳未来发展的关键。
“任何事物如不能在青少年之中良好的发展,那么必将导致传承的断层!” 针对太极拳在我国青少年中的发展现状,杨氏太极拳传承人王少君说。王少君呼吁,一定要重视保护、传承太极拳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在青少年一代的优化发展。
“武氏太极拳同其他太极拳一样,现在是历史上最好的重大发展机遇。”武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姚至平讲道。姚志平提到,从民间来讲,现在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高于历史上任何时期;从有关部门来讲,武氏太极拳已经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政府来讲,政府已把全民健身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来抓。目前,太极拳是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我们必须把握好、利用好。
吴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张全亮表示,吴氏太极拳会在国家文旅部非遗司、北京市文化局非遗司、大兴区非遗办的领导和指导下,将以河南温县陈家沟全国非遗牵头地区,弘扬非遗的好做法,好经验为楷模,与时俱进,再创辉煌!
李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刑启林认为,太极文化是集儒、释、道、医、武、现代科学的宇宙观、世界观、方法论。太极文化的核心就是和谐。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正在透过“健康”向全世界渗透。
王其和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李剑方建议,各方应形成合力支持太极拳的发展和弘扬。只有政府支持、舆论引导、学界研究、行业规范、门派自律、传人尽责,才能让太极走出中国,走近世界!
和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和有禄就太极拳的创新发展提出了见解。李剑方认为,创新首先应该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而不是简单的编套路,应该与时俱进的发掘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和健身价值,创新表现形式。
座谈会上,温县人民政府县长李培华就温县太极拳保护传承发展工作,做了简要的汇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三级调研员雷喜、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四级调研员葛会明、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赵学峰就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也分别进行了发言。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一级巡视员王晨阳进行了总结发言。
“温县对太极拳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将在坚守中谱写保护传承新篇章、在传承中开启人才培养新征程、在探索中创新产业发展新模式。”温县人民政府县长李培华在汇报中说。
“太极拳发源于河南焦作温县陈家沟,是黄河文明最璀璨的明珠、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国连接世界的‘文化名片’。希望大家能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共同把太极拳成功申遗的巨大荣誉和品牌效应,转化为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真正让太极拳服务全社会,造福全人类!” 焦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付举说。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