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戒尺“高悬”,“熊孩子”会变吗? 戒尺进课堂,你怎么看

2018-05-02大河网

  据中国教育报4月13日报道,达州市大竹县第二小学校启动了“戒尺进入课堂”活动,全校36个班级每个班都配备了一把“戒尺”,引发了老师、家长以及广大网友关于教师惩戒权的讨论。

  戒尺的使用有规定

  一老师表示,对什么时候、如何使用戒尺学校和班级都有相关规定。“学校对数量、力度和惩戒部位都做了相关规定。例如,数量不超过2个,只能惩戒手掌,在惩戒之前老师要先在自己手掌上试两下,感受力度,以保证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连续三次不交作业,课堂上扰乱秩序连续3次被老师点名等情况发生后,老师就会请出戒尺。

  【相关链接:惩戒不当就成体罚】

  ......

  2017年12月18日,据媒体报道,12月12日—14日三天,郴州市北湖区月峰中心学校的小俊因为未完成作业,被数学老师黄某文用半米多长的竹鞭抽打他的臀部。

  据九江新闻网2018年1月16日报道,瑞昌第五小学有一学生跪在学校大门前写作业,疑似学校对该生进行体罚。从网友发布的视频中看到,该校校门前,摆放着一把座椅,座椅前一名身穿校服的学生正跪在地上写作业。

  据澎湃新闻报道, 2018年4月23日晚,镇江市丹徒区教育局官方微博发出回应称,经调查核实,丹徒实验学校三年级12班数学老师谢勇的确存在打手心、用书拍头、罚站等体罚行为。经丹徒区教育局党委会研究,在学校对该教师进行处理的前提下,作出判定其当年师德考核、年度考核不合格等多项处罚。

  【大河网评】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限制戒尺惩戒这种方式,但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惩戒”工具,尘封在历史的尘埃中的历史教具被现代文明社会再次“上岗”,是一种无奈还是一种传承?

  从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孩子犯错了,该怎么处理,不宜简单就是“打”,还有很多比这更好的办法。如何呵护他们脆弱的心灵,这需要老师们从各个角度去思考,采用最利于孩子们身心健康的一种方式。比如,如何培养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从被动的填鸭式教育到主动学习,参与互动式学习,都将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需要创新,关键不在于手段如何,更在于是否具备适应性和可及性。事实证明,不考虑学生及家长的可接受度和可适应性的教育管理创新,很难实现预期的效果,也意味着所谓“教育创新的可及性”为零甚至是负数。

  戒尺进课堂需谨慎,我们心中都要有一把戒尺高悬——规则意识,培养规则惩戒才是主旋律。

  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包括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在内的任何教与学、学与思、思与辨的活动都要做到精细、有序、科学。改革不能随意,创新不能任性,尝试不能走偏,这样才能让老师、学生与家长在共同获得知识教育的同时,收获品格教育,“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也不会沦为一句空话。(编辑整理/五指)


编辑:史海山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