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河南首家家事法庭成立4周年 将温情融入法律 打造有血有肉的“宁陵样本”

2018-05-30大河网

家暴宣传

送法进校园

关爱老人

宣传进乡村

开庭调解

节日普法

  □河南法制报记者何永刚 实习生葛庆勋 通讯员边丽娜/文图

  2014年3月17日,宁陵县法院开全省专业化家事审判的先河,率先成立了家事法庭。

  最初是摸着石头过河,宁陵县法院一边摸索,一边总结,最终成就了领跑全省的“宁陵经验”。

  4年间,宁陵县法院的家事审判工作,从看不见摸不着理念,到创新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家事审判经验;从传统的审判“硬”机制,到家事审判“软转变”;从简单的审判流程,到专业化家事审判;从机械化判案,到法与情的完美融合……一路走来,宁陵县法院步履铿锵,从未停止对家事审判更深层次的探索和更高追求。

  在这个过程中,家和万事兴的“和”文化,将浓浓的温情融进法律,为家事审判提供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样本。

  这4年的成绩单

  “4年来,我院家事法庭共审理各类家事案件2200余件,其中调撤率在75%以上,服判息诉率在95%以上。”今年3月20日,在宁陵县法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该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宏伟自豪地向与会媒体亮出了该院家事审判工作成绩单。

  转眼间,宁陵县法院家事法庭已经成立4年。回首4年来家事审判工作取得的成绩,王宏伟感触颇深。

  时光回到了4年前的春天。

  彼时,王宏伟刚到宁陵县法院任党组书记、院长。到任不久,王宏伟发现,随着社会发展,家庭矛盾越发凸显,赡养、抚养、家暴等问题逐渐增多。当时,大量家事纠纷案件涌向法院,且呈现上升趋势。在每年受理的民事案件中,离婚、赡养、抚养等家事纠纷占35%左右。

  “家和万事兴,家固天下稳。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王宏伟认为,每一起家事纠纷对家庭来说都是幸福的杀手,审理好家事案件关系到家庭和睦,关系到社会和谐。

  作为基层法院,如何挑起化解家事矛盾的重担?能不能在法律适用范围内,创新打造一个“对症下药”的审判模式?

  走好创新之路,离不开决策者敢于担当的气魄和不畏困难的决心。

  2014年3月17日,作为全省第一个“吃螃蟹”的法院,宁陵县法院率先成立家事法庭,专门审理离婚、“三养”(赡养、抚养、扶养)、继承、家庭析产、收养关系、亲子关系、家暴遗弃、干涉婚姻自由、侵犯未成年人教育成长权利、家庭成员之间债务等10余类因家庭矛盾纠纷引发的案件。

  “把家事案件从原有民事案件中剥离出来,摸索出一条办理家事案件的新路子,以小和谐推动大和谐,是‘家和万事兴、家固天下稳’的关键所在。”王宏伟说。

  当时,宁陵县法院的大胆举措引起全省法院系统热议,有人褒奖,也有人不太看好。但,时间是最好的检验者和见证者。

  4年来,宁陵县法院的家事法庭得到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创造了领跑全省的“宁陵经验”。《人民日报》《人民法院报》《河南日报》《河南法制报》等上百家媒体予以关注和报道,省内外130余家法院前来学习交流,宁陵家事审判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得到进一步推广。

  2014年,在全省政法机关群众满意度调查中,宁陵县法院位居全省基层法院第一名。2015年、2016年,在全省法院绩效考核中,该院均位列全省第十。

  2017年,宁陵县法院荣获“全国优秀法院”称号,家事审判工作受到最高人民法院肯定。

  4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沈德咏,时任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夏杰,时任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立勇等分别到宁陵县法院家事法庭考察调研,均给予高度评价。

  2017年12月4日,国家行政学院和人民网联合发布了2017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宁陵县法院“法院家事的实践与创新”被评为优秀案例,这是全国法院系统唯一上榜的案例。

  “宁陵样板”有血有肉

  专业化家事法庭设立的根本目的,在于在法律适用范围内,用专业化审判模式,将法与情贯穿办案始终。这既要讲法律,又要考虑人情、伦理、道德等因素。

  如何将法与情完美融合?宁陵县法院打破传统审判机制,力求审判方式的“柔性”转变。

  走进宁陵县法院家事法庭,映入眼帘的是装饰一新的会客式审判庭,沙发、茶几、盆栽、摇篮及悬挂的以“和”为主题的图画等设施布置得井井有条,桌签也由冷冰冰的原告、被告,变成了夫与妻、父与子等家庭成员称谓,让人倍感亲切。

  这些元素的设计,让法庭充满了浓厚的家庭氛围,而原被告称谓的改变,让矛盾双方的对立情绪变得相对缓和。

  此外,家事法庭里,圆桌审判庭、家事调解室、社会介入工作室、亲情课堂、反家暴临时庇护所、儿童观察室等一应俱全。审判团队都是审判经验丰富的女法官。“承办法官专业化”“审判氛围专业化”和“审理方式专业化”,真正让当事人感觉“到了法庭就像到了家”。

  4年来,宁陵县法院家事法庭不断探索“专业化”程序,打造精细化服务模式,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家事审判模式。诉前心理测试程序、庭审前的亲情课堂教育和心理疏导、会客式庭审模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离婚诉讼冷静月制度、人身安全保护令等在案件审理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咱们没有感情了,我一定要跟你离婚。”5月8日,在宁陵县法院家事法庭,李某气冲冲地和丈夫一起来到法院。

  原来,结婚5年,丈夫经常外出打工,夫妻平时缺少沟通,一来二去,家庭琐事让二人产生了矛盾和误会。

  “来,别生气了,坐下慢慢说。”了解情况后,法官卫峰把两人带到了亲情课堂,让他们观看感人至深的亲情文化教育视频;而后,又把两人领进法庭特设的情感测试房间,通过情感测试卷对两人分别进行测试。

  “妻子75分,丈夫82分,你们的成绩不错嘛!”看到两人测试的成绩,卫峰会心一笑,然后耐心地和他们拉起了家常。聊天中,卫峰了解到,丈夫刘某是个急脾气,说话容易伤人,卫峰对刘某进行了批评教育,句句说到刘某的心坎里。最终,刘某真诚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心甘情愿地写下保证书,承诺回家好好对待妻子。案件没有开庭,小两口就和好如初。

  “每一起家事案件的背后,都关系到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因此不能一判了之。”卫峰说,审理家事案件,不能简单机械化办案,要尽可能劝和不劝离,修复当事双方的感情。

  类似的案件,卫峰年均办理200多件。也正是因为许多像卫峰一样的家事法官的默默奉献,让原本生硬的法律文书变成了“有血有肉”的鲜活样本。

  构建家事审判大格局

  宁陵县法院没有在掌声和荣誉中停下脚步。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宁陵县法院正谋划着更高层次的变革和追求:建设一个更加专业、更加规范、更加智慧的家事审判中心。

  正如当初成立家事法庭一样,宁陵县法院正努力把“家事法庭升级为家事审判中心”的设想变为现实。

  “目前,家事审判中心的办公楼已经完工,全部设计方案也已完成。”王宏伟说,这次升级改造,不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实力,都有一个高层次的攀升。

  从硬件方面来说,在秉承家事审判理念的同时,家事审判中心对于圆桌审判庭、家事调解室、社会介入工作室、亲情课堂的设计更加人性化,更加温馨亲和,家的氛围更加浓厚。

  此外,家事审判中心还将配备更具专业素养、亲和力,经验更加丰富的办案法官,家事审判队伍及规模全面升级。

  除了平面宣传展板,审判中心还增加了浮雕展示墙,从牙牙学语到结婚生子,再到白发苍苍,将人生的每一个历程都呈现在浮雕墙上,给人的感觉更直观,视觉冲击力更强。

  以家文化为主题的文化长廊,在原来的基础上,设计增加了宁陵历代孝贤的历史故事,目的是将传统文化融入法治建设,让人们对“仁义礼智孝”“家和万事兴”的理解更加深刻,起到以文化人的作用。

  另外,宁陵县法院还将信息化建设贯穿家事审判工作始终,针对不同案件分类建设大数据分析中心,法官只要轻点鼠标,便可随时调阅查看,真正实现智能化办案。

  重任在肩思奋进,无须扬鞭自奋蹄。在家事审判改革探索中,宁陵县法院满怀历史使命感和司法为民情怀,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努力构建家事审判大格局,让家事审判插上腾飞的翅膀,真正实现专业、亲民、创新、高效。


编辑:谭敏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