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水到渠成共发展】当年若不是南水北调 平顶山或许将变成下一个“楼兰”

2018-05-30大河网

 

    编者按

  南水北调工程,成败在水质。中线工程通水4年来,中线工程的水质究竟如何?中线工程采取了哪些措施保护水质?5月28日至6月5日,大河网记者随中央重点新闻网站采访团深入中线工程一线,探寻渠首、河南、河北等地通水4年来,南水北调人为护好这一渠清水背后的故事。


      平顶山市副市长冯晓仙

  大河网讯(记者 祝传鹏/文 杨鑫阳/视频)“2014年夏天,平顶山大旱, 百万市民面临用水危机,白龟山水库三次动用死库容,若不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时为平顶山‘解渴’,平顶山或许将变成下一个‘楼兰’。”5月29日,平顶山市主管农业的副市长冯晓仙在接受采访团采访时激动地说,在那场整个河南都在参与的人与大自然的博弈当中,伴随着丹江口向平顶山白龟山水库历时46天,应急调水5011万立方米,有效缓解了百万市民的供水紧张情况。平顶山市也因此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前的首个受益城市,被载入河南水利的史册。


平顶山白龟山水库

  1958年,白龟山水库正式开工兴建。“白龟山水库”,又称“白龟湖”。位于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沙河干流上,总库容为9.22亿立方米,兴利库容为2.36亿立方米。作为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农业灌溉、城市供水、河道生态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曾经让“三年两决口”的沙河堤防安澜五十余载;也让缺水的平顶山市工业、生活用水有了宝贵的“不竭”水源;在白龟山水库滋润下,50万亩良田旱涝保收,为中原粮食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水库的安危,直接关系着下游两省、600万人口、800万亩耕地,以及众多工矿企业的安危,其工程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平顶山白龟山水库湿地公园

  白龟山水库自投入运行60年来,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平顶山这个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变迁。据不完全统计,1978年至2017年,累计供水总量约为39亿立方米。作为城市的饮用水水源地,被平顶山市民亲切地称为“大水缸”。


平顶山白龟山水库湿地公园

        2014年的夏季,“平顶山市旱情告急”“百万市民面临用水危机”“白龟山水库三次动用死库容”“低水位运行59天”等关键词,迅速登上各大主流媒体的热搜。节约每一滴水,应对“水危机”一时间成为普通市民,茶余饭后,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在这场整个河南都在参与的,人与大自然的博弈当中,伴随着丹江口向白龟山水库历时46天,应急调水5011万立方米,有效缓解了百万市民的供水紧张情况。平顶山市也因此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前的首个受益城市,被载入河南水利的史册。


生态修复后的湛河

  自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以来,白龟山水库作为其受水水库,保障了平顶山市的用水需求。


生态修复后的湛河

  2017年9月,受华西秋雨的影响,丹江口水库蓄水量非常丰富。为扩大沿线生态供水,最大程度惠及人民群众。当年9月底至11月中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沙河渡槽退水闸和澎河分水口共计向白龟山水库进行生态补水2.05亿立方米,占其向我省生态补水总量的69%。与此同时,白龟山水库向下游沙河、叶县进行生态退水,补充了地下水。这也成为白龟山水库作为南水北调的年调节水库,向城区供水的全新范例。

  据统计,2017年1月至今,白龟山水库累计生态放水就高达2.47亿立方米。为建设生态、安全、美丽平顶山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编辑:张馨予  审核 :新闻总值班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