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籽葡萄打了避孕药?老谣言又出来“活动”了
□大河健康报记者高会芳龚振
本文科学指导和把关专家: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农产品贮藏保鲜与加工专家郭香凤副教授;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食品安全专家黄现青教授
近日,网上流传一段视频,视频中提到多种水果,并暗示“不能吃”,包括无籽葡萄、榴莲、甘蔗、香蕉、茄子等。视频中的人称无籽葡萄打了避孕药,不能吃。记者在视频中还看到商贩在用黄色液体浸泡榴莲。紧接着,视频中显示某农户在用类似“农药桶”的装置向甘蔗的横断面喷洒液体,拍视频的人说,能吃吗?视频中的商户说,管他呢。此外,记者在视频中看到香蕉、橘子、茄子、苹果等也在不明液体中浸泡。
整个视频不到两分钟,却涉及多种水果和蔬菜,引起很多人恐慌,“这些液体是什么东西?”“还能吃吗?”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记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并采访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发现视频中的很多说法都是老谣言。
无籽葡萄是打了避孕药
说法很荒谬
“无籽葡萄是打了避孕药”,这则谣言早在2016年9月就出现了。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农业部果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兴城)主任聂继云于2016年9月13日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蘸避孕药的说法很荒谬。”植物用的生长调节剂俗称“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的分子结构完全不同,用避孕药无法让水果无籽,植物激素也无法调节人的生长发育。
同日,石家庄市林业局果树站站长剧惠存向人民日报记者介绍,目前无籽葡萄的常见培育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抑制种子生长而促进果实发育;另一种是通过寻找植物自身产生的种子不育但又能够自身产生植物激素的突变个体,来生产无籽水果。
赤霉素是葡萄无籽化栽培中最常用的一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已经合法登记用于葡萄生产,赤霉素毒性极低、易降解,据欧盟标准,成人每天吃约1.8吨残留赤霉素的葡萄才可能对身体有影响。在栽培葡萄时使用赤霉素的浓度极低,如果浓度高了或施用量大了,反而会对植株造成损伤,所以基本不存在过量使用的情况,而且,从花期施用赤霉素至葡萄采收要经历两三个月,先前喷施的赤霉素基本都降解了。所以,无籽葡萄可以放心吃。
浸泡榴莲的不明黄色液体,可能是杀菌剂或姜黄
“榴莲浸泡不明液体”,这则谣言早在2015年5月就曾出现过。当时,网上也曾爆出泰国榴莲“泡药水”,对此,泰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农业处2015年5月27日在官微回应,泰国榴莲在采摘后使用的杀菌剂是对人体无害的药物,符合泰国农业部与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定的安全标准。
此外,2017年5月3日,宁波市农林局高级工程师李修鹏在接受宁波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榴莲壳上的黄粉是姜黄粉,为的是让榴莲果皮更加漂亮,但不会影响果肉。姜黄粉的成分主要是姜科植物姜黄,它是用干燥的根茎磨制成的粉,用作黄色着色剂。这也是家庭使用的普通调味料,可用于咖喱粉、调味料等,也是对人体健康无害的。因此,当消费者在购买榴莲时,若看到榴莲表面有黄色粉末,不必过度恐慌。
甘蔗横断面上喷洒的液体,可能是保鲜剂
“甘蔗横断面喷洒不明液体”,这则传言是今年年初出现的,相对“年轻”。清华大学工学本科、生物化学硕士,美国普度大学食品工程博士松鼠云无心,曾于今年2月21日在个人微信公众号撰文推测说,不明液体可能是保鲜剂。
松鼠云无心说,甘蔗收割之后并不会停止生命活动,会继续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水分不断蒸发,糖分转化,从而导致风味和口感持续下降。更重要的是,它们很容易感染病菌,比如节菱孢霉菌,会产生3-硝基丙酸,是一种很强的神经毒素。而甘蔗是在秋天收获,往往需要储存很长时间才能销售完。在这个过程中,保鲜、防霉就至关重要。
保鲜剂是保鲜防霉的有效措施之一,主要由一些光谱性杀菌剂或抑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所谓的“化学药水”成分组成。杀菌剂或抑菌剂的使用对采收后的新鲜果蔬产品具有防霉、防病、减轻腐烂等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其他成分能够抑制采后果蔬活细胞的呼吸、蒸腾水分、衰老等生理代谢,延缓成熟、衰老,延长其货架寿命或贮藏寿命,更多地保持其原有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采收后的甘蔗存在较大的刀切面,容易感染微生物,伤口处容易腐烂变质等。处理甘蔗刀切面,会大大降低甘蔗变质以及长霉的概率。视频中的农民,应该就是在喷洒某种保鲜剂。
麻烦的事情在于,国家标准并没有对甘蔗保鲜剂做出规范或者推荐。很多广谱杀菌的农药都可能对甘蔗的保鲜防霉“有用”,所以农民也可能采用。比较保险的做法是,蔗农在处理甘蔗时要咨询有关技术人员,谨慎使用杀菌剂;消费者在食用甘蔗时,可将甘蔗两端的横断面切掉后再食用。
浸泡橘子、香蕉、苹果、茄子的不明液体,可能并不足惧
“橘子浸泡不明液体”,这则谣言在2017年12月就出现了。腾讯官方的较真平台于2017年12月23日在微信公众号上发文《柑橘泡“药水”是正常操作,否则你只能吃到烂透的柑橘》,对传言进行了辟谣:“用来浸泡橘子的药水,其实是保护性杀菌剂和保鲜剂,是长途运输或入库贮藏之前的必选项。保鲜剂是一种通俗叫法,并不是正规的产品类别,这类产品一般含有杀菌剂成分。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防腐保鲜产品主要成分为咪鲜胺及其盐类、双胍盐类、抑霉唑等……这些产品被认为是目前较安全的保鲜剂。再加上它们本身就是低毒性的,安全标准都有很大的冗余量,且无法穿透橘子表皮,经过较长时间储存后,其残余量微乎其微,消费者不必担心。”
“香蕉浸泡不明液体”,这则谣言早在2017年5月就出现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研究员王明月,于2017年5月15日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香蕉采摘后呼吸旺盛、易腐烂。割蕉后,产地周边鲜销的就直接入库贮存了,需要长距离运输的则马上就要做保鲜处理。视频中的乳白色液体是保鲜剂,消费者不用担心。目前主要使用的香蕉保鲜剂都是经过主管部门登记允许在香蕉保鲜中使用的,也都制定有相应的推荐使用量和残留限量标准。近年来对香蕉贮藏保鲜环节的监测数据显示,部分香蕉产品中不同程度检出咪鲜胺、异菌脲、甲基硫菌灵等保鲜剂残留,但残留量均在国家规定的残留限量范围内,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消费者完全不用担心,尽可放心食用。
针对视频中的“茄子和苹果浸泡不明液体”,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农产品储藏保鲜与加工专家郭香凤副教授5月22日告诉大河健康报记者,视频中的不明液体可能是被膜剂或保鲜剂。
被膜剂可以防止茄子和苹果失水。GB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指出,经表面处理的新鲜水果、新鲜蔬菜中允许添加的被膜剂有果蜡、虫胶、巴西棕榈蜡、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乳液、松香季戊四醇酯等,常采用浸渍、涂抹、喷布等方法施于带皮果蔬的表面,风干后形成一层薄薄的透明被膜,以达到抑制果蔬呼吸作用的目的。
保鲜剂可防止茄子和苹果在长途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腐败变质。GB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指出,经表面处理的新鲜水果、新鲜蔬菜中允许使用的防腐剂有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等。被膜剂和保鲜剂的安全性较高,且有限量标准,可以放心食用。
编辑:杨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