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马接力!中国古代快递业惊呆了马可·波罗
《清明上河图》上的驿站,门前坐卧着9个兵卒,还有两只公文箱,院内还有白马卧在地上,一个马夫手持缰绳,斜倚一侧。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天涯海角难相逢,尺素传达赖远征。驿站健卒鞭快马,山高水长亦贯通。王弘力所绘《古代风俗百图》
1995年发行的两枚《古代驿站》特种邮票,孟城驿(上)、鸡鸣山驿(下)均属明代。
清代邮差
清皇太极时的满文信牌
重庆武隆天福官驿,张艺谋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外景拍摄场地,就是谋杀蒋太医那场戏。本版图片均为资料照片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实习生刘袁抒
如果古代也有双十一,帝王后妃们心血来潮疯狂“买买买”,下单之后,多久能收到货呢?在古代,又有哪些大名鼎鼎的“快递小哥”?如果点开古人的“购物车”,快递包裹里都会装些啥?又到一年双十一,即将迎来爆仓的快递业再度成为人们瞩目的行业。其实,快递并不是啥新鲜玩意儿,中国古人玩的花样也并不比今天少。不信?那就赶紧打开这份《古代快递指南》。
1
丁零零……快马接力!中国古代快递业很给力
终于等到了双十一,看到期盼已久的大河报文化周刊《河之洲》最新一期有货了,汉武帝、唐明皇、宋徽宗、乾隆爷纷纷下了订单,至于接下来到底谁先收到货,那得看看哪朝快递最给力。
成熟的快递业务,在周代就已经出现。《周礼·秋官》记载的周王朝的官职中,便有主管邮驿、物流的官员“行夫”,对其职责要求是“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这句话也为之后两千年的快递业立了规矩:不管路途有多远有多难,总之一个字“快”!
到了春秋时期,快递传送不再限于脚力,而是改用马传。近距离传递物品用“单骑”,长距离传递用“接力”。隋唐大运河的开凿,为快递物流添了条便捷的水路。唐玄宗在位时,全国大约有1639个驿站,涵盖了水驿、陆驿和水陆相兼驿。诗人岑参曾写下自己的亲眼见闻: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那“星流”有多快呢?不妨推算下,安史之乱时,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一带)起兵,远在长安的唐玄宗6天后收到消息,平均下来是日行500里的高速了。
元朝四通八达的驿路,可是惊呆了威尼斯旅行家马可·波罗的双眼。他如此描述道:“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英里,或三十英里,必有一驿……”并对驿站大发感慨:“这真是十分奇异的一种制度,因而在行动上也很有效率,几乎不能用言语来形容!”
如果此时的马可·波罗刚好碰上传送的驿夫,或许会先闻其声。古代快递想要提速,在人马交通工具达到极限时,只能挤压沿途驿站的交接时间。《宋会要》在谈到传送铺兵时说:“不以昼夜鸣铃走递,前铺闻铃,预备人出铺就道交收,不得时刻住滞。”沿途驿站秣马以待,一听到铃声就立刻飞身上马,驰往下一站。
宋代的快递更是“分秒必争”。在步递、马递之上,还有更快的急脚递、金字牌递。《梦溪笔谈》里写道,传送时“光明眩目,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日行五百余里”。沈括这番“过如飞电”的形容难免夸张,但用在今天的高铁快递,倒很贴切。
开疆拓土的清朝,为保证军情等信息快速传递,在邮驿事业上不惜代价地投入,快递运速自然上了新台阶,以前一昼夜最多跑四五百里,清朝时可达六至八百里,正是电视里常说的“八百里加急”。据说,三藩之乱时,传递军情的快递从大西南到京城,距离有5000多里,9天就到,而施琅收复台湾的消息从福建传到京师,仅隔了7天。
这样一番回顾,答案自然揭晓,满意的爱新觉罗·弘历端详着眼前这份新鲜的《河之洲》,爱不释手,终于不自觉地又拿起了印玺——先容我盖上几个戳!
2
古代快递公司也支持到付!镖师的江湖规矩有哪些?
不过,古代朝廷开的快递公司并不对平民开放,如果想要给亲友们捎点东西,一般会托出远门的乡邻亲朋捎带。这种非专业的快递风险比较大,遇到不靠谱的人只能自认倒霉。
《世说新语·任诞》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时,殷羡从南京出发到豫章(今江西)任太守,临行前别人托他带了一百多封信,他出城以后就全部扔到水里了,说:“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做致书邮。”这种收人信函又毁弃的做法,让人不齿,不仅被写进了史书,至今的文人们还以“洪乔”形容不值得信托的人。
有需求就有市场,商业发达的明清时期,民营快递公司开始涌现。永乐年间,商人首创了“民信局”,业务包括寄递信件、物品、经办汇兑,和今天的快递相差无几,甚至连付快递费的花样也和今天如出一辙:不仅寄件人可以全付,还支持收件人到付,寄件人和收件人各付一半也被允许。对于老顾客,月结、季度结、年结都不是问题,没准还能打个折扣。有数据称,清朝登记的信局有三百多家,后来因为官方也开办了邮政局,信局逐渐淡出。
当然,人们在江湖武侠片里看到更多的是镖局,受人钱财,凭借武功,专门保护他人财物或人身安全。镖局承担的业务广泛,包括信镖、票镖、银镖、粮镖、物镖、人身镖等。不同地区间的商人做生意,难以实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镖局还充当了中间人。
既然说到了镖局,想必大家一定对镖师的江湖很感兴趣。你以为镖师们行走江湖只是靠的一身武功?其实,影视剧中绿林好汉与镖师们打作一团的情景并非常态,倒是出门在外靠朋友,冤家宜解不宜结,更多时候是通过谈判化干戈为玉帛。毕竟辩证法告诉你,押镖还真是强盗们赏饭吃,没了强盗,镖局存在的价值也就大大降低了。有人就总结了镖局做生意要有三硬:一是官府有硬靠山;二是绿林有硬关系;三是自身有硬功夫,三者缺一不可。
镖师押镖一般都会插上镖旗,立威壮声势。走镖时,还要喊“趟子”,常喊的是“合吾”二字。这是“黑五”的谐音,相传镖师之鼻祖叫张黑五。当然,如果对自家武学很是自信,也可以张口亮出“我武唯扬”,走趟“威武镖”,若是底气不足,那就走谦虚点的“仁义镖”,再客气地将镖旗下半旗,有过交情的盗贼自会给一份面子,小心驶得万年船嘛!
镖局的红火,将武林有头有脸的人物吸纳进来,客观上推动了武术的长足发展。后来,随着银行性质的票号兴起、铁路等现代交通的修建,冷兵器时代落幕,镖局随之走向了没落,刀枪剑戟的江湖逐步瓦解,武林义气成了小说情节。老舍短篇小说《断魂枪》,讲述的就是清朝末年,身怀绝技五虎断魂枪的镖师沙子龙无奈把镖局解散,转去经营客栈,收藏武艺,而五虎断魂枪的枪法也只改为家族中秘传。
不知有多少武林绝学,从此淹没进了浩荡历史烟尘之中。
3
包裹封套多种可选你的宝贝还能实时追溯哦!
《2018快递员群体洞察报告》显示,中国快递员超300万名,2018年业务量或超490亿件。那古代的快递员有多少?有学者推算,盛唐时期,从事驿传的工作人员约两万人,其中驿夫17000多人。清代顶峰时期,全国有驿站2000处,急递铺多达14000所,驿夫7万多人,铺兵4万名。
虽说是数以万计,但看似普通的快递员,也是有准入门槛的。秦代就有硬性要求:“隶臣妾老弱及不可诚仁者勿令”,即老弱和不诚信的人不能担任快递员。
在管理制度上,古人做得也并不差。秦代就建立了严格的交接和登记制度。《行书律》中规定:“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暮,以辄相报也。书有亡者,亟告官。”这种制度在今天依然沿用,如果那时有电脑,输入快递单号,也能实时追溯买的宝贝包裹身在何处。
我们签收快递时,一般会被提醒“请确保包裹完好未被拆封”。密封是防止泄密最重要的手段,古代的包裹在密封上也是做足了文章。
秦代传送的竹简文书,捆扎结绳处使用封泥,并盖上相关印玺,以防私拆,写在绢素上的则要装入书袋中。汉代外封套有函、箧、囊等,根据物件的形状、大小,分别装入不同的包装袋中。清代则有封桶、报匣、夹板等封套,快递员是肯定看不到的。《唐律疏议》还规定:“诸漏泄大事应密者,绞;非大事应密者徒一年半。”
与今天清一色的纸箱、快递文件袋用完弃之不同,古人的快递包装有的可是值得收藏的工艺品。汉乐府有一首《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诗中的“双鲤鱼”,可不是真的指鲤鱼,而是指用两块板拼起来的一条木刻鲤鱼,“呼儿烹鲤鱼”,即解绳开函,“中有尺素书”即开函看到用素帛写的书信。这种鲤鱼形信封,据说唐代还有仿制。是不是很有情调?
说完了包装,顺便补充说下快递员工作服。统一制服是快递业的标配,方便管理,也给客户专业信赖的感受。今天邮政的绿、顺丰的黑、申通的橙等,各有自己的标志色。古代也有讲究,尚黑的秦代快递服也主要是黑色,汉代则换成了红色。《后汉书·舆服志》记载,东汉驿卒有特殊标记,驿马三十里一置,“卒皆赤帻绛韝云”,即头裹绛红头巾、膀戴绛红套袖。另外,身上还背着“赤白囊”,也就是一种红白相间的专用邮包。南宋供职当时官方快递公司“斥堠铺”的,朝廷还会发给春、夏、冬三季衣服。
4
崇祯裁了“快递小哥”李自成结果葬送了大明江山?
古代的“快递小哥”长啥样?这个问题的答案从嘉峪关魏晋“驿使图”壁画砖上,或可一窥。
上面绘着一信使,头戴黑帻,左手持棨传文书,跃马疾驰,真实、生动地摄取了刹那间的驿使工作场景。棨传为通过关卡、驿站时的信物。有学者研究说,画中的驿使脸上五官唯独缺少嘴巴,意在表明昔日驿传的保密性。
留了影的这位快递员,没能留下名,不过盘点起古代的“快递小哥”,也不乏大名鼎鼎的人物,李自成便是其中之一。
出身贫寒的李自成,小小年纪便经历了父母双亡的悲惨遭遇,无依无靠的他应募到银川驿站当一名驿卒。后来一时大意而弄丢了快件,这个快件还是政府公文,其时正逢裁员潮,因此丢了饭碗。
精简驿站是明思宗朱由检在崇祯元年做的决定。当时驿站制度出现了很多弊端,中饱私囊的现象屡见不鲜。本是正常的整顿,却不小心改变了后来进入史书的“闯王”李自成的轨迹,似乎也改变了大明王朝的命运。一穷二白的李自成后来走上了农民起义的道路,崇祯皇帝在京城被李自成攻破之后,在煤山寻了一棵歪脖子树自缢身亡。
崇祯裁撤驿站,最终一手打造了灭亡自己的流贼。这个“蝴蝶效应”一般的故事,当然只是一种野史的说法,并不严谨,但正是因为充满戏剧性,成为坊间乐于演绎的趣闻。
如果硬往名人身上靠,那汉高祖刘邦也算是服务过快递业。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十里设一亭,用来维护当地治安,也负责接待来往的官吏、信使,刘邦当年的职务就是亭长,他或许就是利用派件员的身份结交了各路豪杰。
不过,上述几位大牌快递员并非因为送快件而青史留名,下面这位叫麦铁杖的“飞毛腿”快递员则是凭实力。嗯……凭实力客串了一把快递员,然后落入了他人事先设好的圈套。
这是为何?根据《隋书》记载,这位生活在陈末隋初的麦铁杖,有“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马”的本事,不过最初老麦的“神技能”没用在正途,而是与人合伙做贼被俘,沦为朝廷奴仆,专给陈后主撑伞。可“风一样的男子”终究还是脚痒痒,常趁退朝之后,步行一百多里到南徐州,打劫偷盗,次日早晨返回,仍旧给陈后主撑伞。
虽然被多次举报,但朝中官员见老麦每天早晨都不缺勤、不迟到,压根不相信他做贼。最后,尚书蔡徵使出一招妙计,以百金悬赏“引蛇出洞”,招募可以送诏书给南徐州刺史的快递员。这好机会,老麦当然不能放过,领命后果然“夜至旦还”,这下不言自明了。
幸运的是老麦遇上了多情的陈后主,怜惜他勇猛敏捷,警告之后就放他回家了。假以时日,后来的老麦找到了用武之地,成为隋朝大将军,还征突厥立了功。
5
荔枝螃蟹还有长江鱼快来瞧瞧古人“购物车”
发达的快递物流,让现代人足不出户享受着天南海北的特产好物,这可是古代宫廷帝王后妃们都艳羡的生活。不过,在快递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唐代宫廷的“购物车”里也能看到生鲜果蔬的身影。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快递业务要数给杨贵妃送荔枝了。杨贵妃爱吃荔枝,唐明皇特意派人到岭南摘取最优质的荔枝,快马加鞭赶回长安,以便让杨贵妃吃个新鲜。只是,这送荔枝的“快递小哥”,真正的工作是传递紧急军情。快递送荔枝,在后世还成了杨贵妃误国的证据之一。杜牧的诗作有云:“长安北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不过,这单荔枝快递的发货地点存在争议。唐朝都城长安,与岭南广东一带相隔两三千公里。按照当时的运速,最快也要十天半个月才能到达,那时荔枝的味道很可能已经变了。因此有学者提出,杨贵妃所吃的荔枝并非出自岭南,而是巴蜀,也就是今天的四川、重庆一带。
其实,像这种传送南方鲜果的快递业务,早在汉代皇宫里已经有之,南方进贡的龙眼、荔枝,就有不少是快递而来。
对于生鱼海鲜,古代快递也各有各的招。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记载:平原郡贡糖蟹,采于河间界……以毡密束于驿马,驰至于京。这是从山东进贡的鲜货,为了保证新鲜,捉到以后就直接用毡子密封,捆在驿马上速递到京城时还是活的。
明代于慎行诗道:“六月鲥鱼带雪寒,三千里路到长安。”鲥鱼是产于长江下游的一种名贵的鱼,经三千里路运到长安后尚能“带雪寒”,原来用的是“冰船”,有人将其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冷藏船”。
杨贵妃的荔枝,在宋徽宗的快递货物面前,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北宋有个新词叫“花石纲”,说的是从江南一带广泛搜刮所谓的“花石”,然后经由运河、汴河运往东京汴梁。这些运石船,每十船编为一纲,故称花石纲。据说,花石纲的运送前前后后持续了二十年,这些奇石被艺术家宋徽宗堆放在了开封东北的皇家园林,取名艮岳。运送千斤巨石不在话下,侧面印证了北宋发达的物流系统,但这种奢侈浪费,也为北宋末年的国势动荡埋下了伏笔。
金军攻破开封城后,这些奇石后来部分运到了北京,时隔千年,今天的北海公园琼华岛的怪石相传就来自艮岳。乾隆帝还曾在此凭吊:“艮岳移来石岌峨,千秋遗憾感怀多。”
在古人的购物车里也不乏“海淘”来的物件。盛唐时,海外的商品多达几百种,有香料、宝物、皮货、食品等,其中光是香料就有一百多种。明代的海外快递,引进了今天常见的南瓜、玉米、番茄、烟草等作物。看来,古人的“购物车”直接影响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呢!
编辑:梁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