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郑外,给梦想多一种可能

2019-05-24大河网

   阅读提示|三年前的初遇,在枫杨街6号;三年后的挥手再见,他们身披郑外(郑州外国语学校)七彩云霞,奔向意中“象牙塔”。懵懂少年,郑外三年生活转瞬即逝,但每一个努力的过程,都让他们变得与众不同。在这个诞生梦想的摇篮中,时间没有辜负任何一个努力,给他们的梦想画上无数种的可能。

  大河网讯(记者 张楠)姹紫嫣红的五月是一个温暖的月份,微风轻拂,将栀子花的淡香吹撒到郑外校园每个角落。这不仅是一所教书育人的校园,更是一扇充满梦想力量且饱含温度的“任意门”,在这里,温暖、奋进、梦想成为每一个郑外人的标识。

  5月24日,距离高考还剩下小半月的时间,憧憬、拼搏、紧张、争分夺秒是众多考生的备考之态,可对于郑外高三的陈劲廷和韩玥而言,早早囊括怀中的牛津大学offer和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已经成为他们奔向未来的车票。

2019年郑州外国语学校保送生合影

  给梦想发行无限“车票”

  如果有一扇门,可以带你去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它是“任意门”,郑外对梦想者来说便是如此。

  三年前,对于陈劲廷和韩玥而言,牛津和清华是两座高不可攀的山峰,相比于那些“一贯优秀”的孩子,他们自认是“逆袭者”。从入学成绩平平到实现梦想的高度,韩玥说:“从没想过有朝一日可以进入清华园,我感恩这三年,不仅是因为我走了更远,更是因为我变成了更好的人。”

  高中三年是辛苦的,韩玥也曾为入学时不理想的成绩而难过,也曾在文理分科时迷茫,也曾为保送生考试在夜晚辗转反侧,也曾为面试通宵达旦准备。同样,对于步入牛津大学的陈劲廷而言也是如此。没有天生的学霸,只有无数个在土壤上拼命发芽的希望。

  沃土育英才,“未来的日子里,会感谢现在努力拼搏的自己”就是郑外学子的真实写照,郑外给梦想者发行了无限“车票”。

  在郑外,每年都有一大批学生被保送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重点大学,被“985”院校录取。每年也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考入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国外名校。2012年—2018年,郑外学生考入北大、清华的人数从42人增加到57人,七年来共计达到338人。

  梦想班车的起点是“视野”

  诺贝尔奖获得者、社会名流、知名大学教授的专题讲座,与历届优秀学长学姐的近距离交流活动,这些资源赋予郑外学子“视野”。韩玥说,“清华园”的梦想从无到有,最初就是深受榜样吸引。

  韩玥讲起了郑外的传统——“薪火传承计划”,郑外的毕业生升入高校半年后,第一个寒假无论多忙、无论在何处,第一件事就是重返母校,让“新晋”大学生从全新角度,通过各种方式,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应该怎么度过在郑外的人生。这样鲜活的传帮带,让中学时代减少迷惘,增加更多的行动性。

  与此同时,学校定期邀请高端领域的专家、教授和知名人士来校讲学或举行讲座,并将其开发成为可供学生选择的各种新颖、短小、实用的科学教育课程资源,让孩子们从成功人士身上感受社会、感知人生。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都具有社会性,拥有必需的技能和水平才能在步入社会时少些茫然和无措,郑外给我们每个郑外人提供了参与与体验的机会。”2016届升入北京大学的王泽淳说。

  视野下的“涵养”是特质

  翩翩君子,窈窕淑女。

  自信、阳光、独立、大气、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富于领袖气质,这是郑外涵养的学生特质。

  “我们努力让每一位作为‘郑外人’的你都成为‘有故事’的人。郑外的学生之所以‘有故事’,不是因为他们被国内或国外名校录取,而是因为他们的学习经历和成长过程,他们对自己所做事情的热爱,体现出了成为优秀人才的潜质。”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王丽娟说。

  据了解,郑外学生三年内要努力做到4个100%:100%的学生有一项特长或运动项目;100%的学生每年至少参加一项社会公益活动;100%的学生参加一个社团组织或过一次集体活动;100%的学生完成一项课题研究。四个100%让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得到发展,进而塑造完美人格。

  私人订制“成才土壤”

  在决定学化学方向之前,陈劲廷经历了数学、物理等多个目标的“洗礼”,每一次的选择都让他对未来方向多一分认识,而这离不开学校“私人订制”的培养方案。

  郑外的“私人订制”给每个学生带去了圆梦机会。学科竞赛方面,学校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等五个学科进行竞赛班教学实验。近十年内郑外学生累计有77人获得五科竞赛全国决赛金牌,总体成绩占到河南全省的半壁江山,近六年内6人获得国际奥赛金牌,实现了数理化生国际奥赛金牌的大满贯。今年7月,孟昱同学将与其他省份三位成员代表国家队赴匈牙利参加第30届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

  在科技创新上,学校精心架构了科技模型组装与设计、最新科技信息数字体验、科学实验探索3大课程板块,这一款订制特别适合“不走寻常路”的学生。而对于那些高中学习“吃不饱”的学生,郑外从清华、北大引进并拓展了包括文、理、经、外语4个学科门类的大学先修课程供学生选修,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及早接触大学课程内容,接受大学思维方式、学习方法训练,为大学学习做好准备。

  作为最强的保送“私人订制”,郑外让有语言文化方面天赋的学生深受其惠,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大门为众多优秀郑外学子敞开,今年韩玥便是其中一位。

  启智明慧的“施肥者”

  有内心充盈的老师,才可能有内心充盈的学生。

  2015届升入北京大学的刘昊说:“我所接触到的郑外老师,无不对一门或多门学问有着浓厚的兴趣。”从数学竞赛班,再到文科班,再到北大学习语言,刘昊说郑外给他的财富,是老师,是他们让自己找到了真正喜欢的东西。

  领航教师培训计划、中学教师再回大学、打造名师群、培养学科竞赛教练员……郑外在教师培养方面不遗余力,以学科高地建设为平台,充分利用高校的智力资源与实践资源,为培养创新型教师提供支持,培育“一超多强”高水平的学科教师团队;分学科依托重点大学优势专业;国家和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教育教学专家、拔尖人才等占到了70%。

  在“思悟课堂”上,教师以学生的“领悟”为目标,以“突思促悟”为策略,能够最大限度地让每位学生都能学会学习、形成能力,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快速形成。学校对高一、高二、高三分别有着不同的课堂教学策略,同时注重对潜能生个性化辅导。

  正因于此,郑外的课堂一直都是沉稳淡然,从容不迫。

  学生说,在郑外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每一个老师下课都出不了门,因为同学们有很多问题要问,这些问题不仅包括课本上有关知识的问题,还有很多个人想法想跟老师交流。

  乐学之地 让梦想多一种可能

  成才的定义是什么?郑外的答案是“成人之美”。

  “在中学普遍强调升学率的今天,郑外培养我们的是视野与情怀,而这是郑外人最大的财富。”2016届升入清华大学的姜牧云说。

  在郑外,有爱心接力社、人道主义行动社、梦想支教社、生态委员会、志愿者协会的社会公益类社团;有篮球社、足球社、乒乓球社、羽毛球社、女子排球队、校园吉尼斯的体育类社团;有天文社、心晴社、推理社、机器人社、魔方社、天际航模社、艺术创想社的科技创新类社团;还有模拟联合国社团、领导力开发课程班、商业精英社、礼仪社等社会领导力类社团……

  “郑外是一个多元的平台,它的正确打开方式是让梦想成为动力和方向感,不是学得越拼命成绩就越好,而是学得越多精神世界越丰富。”姜牧云说,在这样的心态下,学习不是急功近利的比赛,而是终身修养的过程,不做只读教科书的学霸,而是成为古今中西贯通的人才。

  正如一届又一届的郑外学子之言,在这里,会遇见梦想“+1”的可能。


编辑:张馨予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