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有效投资 蓄势赋能

2025-07-22大河网-河南日报

  核心提示

  投资,是驱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也是经济大省展现担当作为的活力源泉。

  今年以来,河南紧紧扭住扩大有效投资这个“牛鼻子”,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扩投资、稳增长,打出项目建设、引育、储备的“组合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稳步扩大,为全省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提供了坚实支撑。

  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其中,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995亿元、占年度投资目标的68.6%。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与机遇一同拔节生长,为全年发展注入勃勃生机。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民间资本活力迸发,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民间投资亮点纷呈,展现出强劲的投资信心和投资动力。科技创新动能强劲,金融活水精准浇灌,绘就河南投资领域蓬勃向上的活力图景。

  今天的投资,将变成明天的生产力、竞争力和吸引力。在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进程中,推动投资拉满弓、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更多“有效益的投资”将更好支撑扩大内需、更有力助推经济行稳致远。

  民间投资活跃民营企业与重大项目双向奔赴

  □本报记者 宋敏

  盛夏淅川,热潮涌动。7月20日,在淅川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总投资10亿元的淅减产业园二期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工程车辆穿梭不息。

  “场地平整全面完成,1号、2号厂房完成桩基施工,基础承台及地梁施工过半……项目呈现‘一天一个样’的蓬勃建设态势。”南阳淅减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依托淅川现有产业链优势,通过引进智能化生产线和先进工艺技术,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推动产业从零部件制造向系统集成升级。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产汽车轴承400万套、粉末冶金件1500吨、活塞杆3000万件的生产能力,预计年产值达8亿元,带动就业500余人。

  民间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我省紧紧抓住扩大有效投资这个“牛鼻子”,持续加强政策引领、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和融资支持,千方百计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民间投资呈现“有得投、投得快、投得好”新态势。今年上半年,全省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3%,高于全省投资增速3.2个百分点,拉动全省投资增长4.9个百分点,其中民间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8.4%。

  在业内专家看来,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培育壮大民营经济、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的政策举措,为民间投资提供了更多市场机会,营商环境更优化,进一步增强了民间投资者的活力和信心。

  “在西峡,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10个月时间。”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少普以其特钢海洋平台及高品质工程用钢绿色研发生产项目举例说,“我们由此看到技术突破带来的广阔市场空间和政府持续释放的积极信号,将坚定信心继续加大投入,深耕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

  前不久,我省发布2025年向民间资本公开推介项目清单,共7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330亿元,重点集中于交通、能源、水利、新基建、城市建设、制造业、仓储物流等领域。“以往民间资本获取这类项目的渠道较为有限,此次集中推介,让我们切实感受到河南对民间资本更加开放的态度。”现场一企业投资业务团队负责人说。

  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投资边界清晰、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预期良好、参与方式灵活的项目,将接续向民营企业“敞开大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民营企业与重大项目双向奔赴,为实现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重大项目拉动 平漯周高铁火热推进

  □本报记者 郭北晨

  7月18日,午后的周口暑气蒸腾,记者来到平漯周高铁站前八标项目施工现场,一片静悄悄。

  “天儿太热了,全标段1000多名工人现在两班倒,清晨和傍晚才是施工高峰期。”中铁七局技术人员王文科皮肤黢黑,正趁着工人午休的空当,仔细检查商周特大桥T构连续梁支架的状态。

  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一个高约30米、长约200米的巨型支架在阳光下闪着银光,里面包裹的连续梁钢筋骨架若隐若现。

  “旁边就是郑阜高铁,为了保证施工中高铁正常运行,我们先在支架模板中建好桥墩和连续梁,再通过大桥转体的方式,让平漯周高铁从它上方一‘跨’而过。”王文科说话间,一列高铁裹挟着热风疾驰远去。

  得益于周口市政府和沿线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平漯周高铁站前八标率先进场,完成前期用地手续。今年2月底,平漯周高铁周口段征迁任务顺利完成50.7公里,站前八标24.2公里建设用地全部贯通;7月10日,6412根桩基、710个承台及710个墩身施工全部完成。

  “项目快速推进离不开资金保障。”中铁七局平漯周高铁站前八标项目二工区党支部书记曾庆钿说起施工进展信心满满,“我们计划12月初完成商周特大桥转体,接下来将全面进入架梁铺轨阶段。”

  钢轨延伸处,见证着河南“交通强省”的铿锵足音。

  平漯周高铁是呼南高铁豫西通道和郑万、京广、郑阜等多条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的重要联络通道,正线长度199.679公里,计划总投资361.14亿元。2025年平漯周高铁计划投资45亿元,截至7月18日,已完成投资26.8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57.25亿元,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这是全省重大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引擎,上半年,全省重大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9.3%,比一季度加快1.7个百分点,拉动全省投资同比增长5.9个百分点。

  “第三季度施工建设进入高峰期,将强化平漯周高铁项目资金保障,确保项目早日全线竣工,进一步提升河南高铁网的辐射能力,为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高铁支撑。”河南铁建投集团高铁公司总经理晏仁先表示。

  金融运行平稳 金融支持向新向实

  □本报记者 李鹏

  “过去,我们的知识产权只是躺在抽屉里的‘闲置品’,如今通过知识产权质押,成功获得2000万元融资。”近期,河南某车辆有限公司获得金融支持后,该公司财务工作人员欣喜地说。在中国人民银行三门峡市分行的指导下,当地建设银行创新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企业的融资难题迎刃而解。

  省统计局发布的河南经济“半年报”相关数据显示,我省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各项存贷款稳定增长。6月末,全省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6706.1亿元,同比增长9.2%;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3773.2亿元,同比增长6.9%。

  科技型企业是最具活力、潜力与成长性的创新群体,科技金融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开展科技型企业‘破冰扩面’行动,推广‘创新积分贷’等产品,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生态,支持全省科技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召开的上半年全省金融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信贷政策管理处处长崔凯介绍,截至6月末,全省已投放符合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条件的贷款余额达244.1亿元。

  记者了解到,在金融产品上,全省金融机构相继涌现积分贷、科创e贷等产品,形成了适配性强的科技金融产品体系。在服务上,多数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即常见的“科技支行”,以支持省内创新龙头企业、重点实验室等前沿发展领域,强化“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在结构上,实施河南省银行间市场债券融资增量提质行动方案,强化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运用,推动牧原股份成功发行全国首批、全省首单科技创新债券。

  全年工作步入下半程,一系列金融“组合拳”正逐步显效。来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的一组关于小微企业的融资数据更令人振奋:截至今年6月底,河南省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累计走访小微经营主体743.29万家,对“推荐清单”小微主体累计授信107.52万户,发放贷款超100万户,授信金额1.04万亿元,发放贷款9464.98亿元。授信超万亿元放款超百万户,河南作为经济大省,也用这些数字印证了中央一揽子金融支持政策的落地成效。

  科技创新加码 科创债券募资金额超百亿元

  □本报记者 贾永标

  科技创新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更需要金融“活水”的精准支持。

  今年5月份,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等部门推进债券市场“科技板”建设,鼓励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等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旨在提供更多融资渠道,更好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相关政策出台后,我省企业积极响应探索。其中,在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的大力推动和中信银行郑州分行的积极承销下,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发行规模3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期限270天,票面利率1.95%,跻身全国首批发行企业行列。这也是我省发行的首单科技创新债券。

  5月28日,中原环保2025年度第一期科技创新债券成功发行。此次票据发行规模5亿元,发行期限5年,票面利率2.46%,成为我省国企首单科技创新债券。

  债券市场作为实体经济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具有融资规模大、成本低、期限长的特点,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6月26日,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度第五期科技创新债券完成发行,发行金额10亿元,利率为2.85%,募集资金用于偿还发行人及子公司有息债务。

  据不完全统计,自5月7日新政策实施以来,河南多家企业累计募资超100亿元,有力鼓舞我省更多科技型企业在债券市场“科技板”募集资金,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

  科技创新债券紧密围绕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需求,覆盖更多初创及成长期科技创新型企业,精准解决融资难题,同时还涵盖了股权投资机构,帮助其拓宽了融资渠道。

  当前,随着科技创新债券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我省企业正积极抢抓债券市场“科技板”机遇,争做创新发展的领跑者。随着科技创新债券的赋能效应更加精准,有望为更多轻资产、高成长的科技型豫企提供直达资本市场的路径。

编辑:张龙(小)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