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万个宝藏点!老家河南亮“家底儿”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沉睡千年的古村落,未载史册的革命遗迹,独特的地质奇观正等待被唤醒……一场覆盖河南16.7万平方公里的“文旅大体检”,亮出了中原大地的文旅资源“家底儿”。
7月22日,记者从河南省旅游资源普查成果展示暨信息管理系统开放运行会议上获悉,河南此次普查共发现旅游资源单体228862个,令人惊喜的是,其中42738个是全新发现的“隐藏宝藏”,占比高达18.67%。
数字里的宝藏河南:文化为底,山河为脉
从仰韶彩陶到殷墟甲骨,从龙门石窟到北宋皇陵,河南“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的厚重底蕴跃然纸上。
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李延庆介绍称,根据普查结果显示,人文类资源以187171个的总量占据全省资源的81.78%,充分彰显了河南作为文化大省的深厚底蕴。“一河三山”地区资源富集,黄河、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区域集中了全省81.88%以上的优质旅游资源,是我省旅游发展的核心区域,成为河南文旅发展的“黄金骨架”。
太行山崖上的古村落、伏牛山深处的生态秘境、大别山的红色印记、黄河岸边的文明遗址,共同绘制出一幅立体的中原盛景图。
普查首次精确量化资源价值,确认2396处五级资源、6341处四级资源。这些顶级资源将成为撬动河南从“资源大省”迈向“文旅强省”的核心支点。
数量多,潜力大,新增类型未来可期。全省入库新发现资源单体42738个,占全部资源的18.67%。其中,入库新发现资源单体中优良级5682个,占比13.29%,其中五级270个、四级409个、三级5003个。6种新增基本类型中新发现2956个,占全部新发现总数的6.91%。其中新发现早期文明遗存166个、传统武术62个、文化IP及衍生类文创产品492个、特色美食1653个、特色饮品291个、现代演艺292个。
这些数字背后,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交融碰撞,是多元业态蓬勃生长的生动写照,为构筑文化旅游发展新空间、开拓文化旅游消费新领域注入了强劲的新动能。
4+4报告:河南文旅的行动密码
普查的价值在于转化。
大量的数据信息,如何为全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支撑?省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邱士可介绍了河南根据此次普查结果汇编的“4+4”系列成果,为产业发展提供精准导航。
四个综合报告,构建系统化决策链。《普查报告》是228862个资源的“全景图谱”;《保护与利用指南》划定开发红线,立下资源保护“铁规矩”;《特品级资源开发与保护》聚焦顶尖资源,“一资源一策”定制方案;《富集区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对资源高度集聚、互补性强的“富矿带”擘画协同发展蓝图。
四个专项报告,精准服务特色领域。《乡村和红色旅游报告》融合乡村振兴与红色基因传承,赓续红色基因;《康养旅游报告》对接“健康中国”,激活生态与中医药资源;《工业旅游》助力“智造河南”,唤醒废弃厂房的文旅价值;《休闲度假旅游》瞄准品质化升级,打造深度体验目的地。
一张图决策:河南文旅的智慧导航
河南省旅游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是数据库,更是决策指挥中心。
一点维护,多点开花。据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向杰介绍,建成全省统一的旅游资源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22万余个资源单体拥有了唯一“数字身份证”,包含28项核心属性及影像资料。在整个资源普查过程中,全省注册用户近3000个,登录超13万次,审核数据超162万条,成为河南文旅的“超级大脑”。
“通过此次普查,进一步明确了我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在资源转化方面,将聚焦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重点领域,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在空间布局方面,将以‘一河三山’地区为重点,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在产品打造方面,将围绕游客需求,开发一批具有河南特色、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谈及此次普查的意义,李延庆说。
此次普查还提出了旅游资源富集区的概念,依据资源密度、品质、类型等因素,划定了1166个旅游资源富集区,明确了我省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这些富集区将作为今后我省旅游开发建设的优先区域,集中资源进行打造,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当数字高程模型勾勒出伏牛山的雄浑轮廓,当GIS地图点亮22.8万处资源星光,当手机App实时传回太行古村落的影像——河南文旅的“藏宝图”从未如此清晰。22.8万,是数字的终点,更是河南文旅新生的起点。这张用科技与汗水绘就的“藏宝图”,能否真正唤醒沉睡千年的文旅基因?数字背后的山河故事,正等待被世界聆听。
编辑:谭敏 审核 :王世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