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跟着著名作家墨白+烹饪大师李志顺的味蕾 归乡寻味淮阳忘忧草

2019-06-17河南工人日报

  墨白(左)、李志顺

  (记者 奚同发)昨日下午,一场特别的归乡寻味活动在郑州西西弗书店举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墨白、中国烹饪大师李志顺联袂为现场观众上演了一餐文学与美食交融的盛宴。本次活动系大树空间举办的归乡寻味系列活动之一。

  由张娇发起的大树空间归乡寻味系列活动,由归乡行走链接城市与乡村近4年时间,每次都是河南作家带着回到自己的故乡,那些他们成长的地方,那些对他们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原始成长及源泉的地方,那些作家最原生态的心灵归宿,同样有着太多关于河南人的故事,关于河南饮食文化的故事。而此番寻味之对象便是作家墨白、孙方友的故乡淮阳,这里不仅以泥泥狗闻名于世,更有从史盛产至今的美食原材黄花菜。

  墨白现场是从母亲做的盒子馍讲起的,然后讲到母亲拿手的馅食,童年时曾一次次给东邻西舍送一些母亲刚做好的美食。他的父亲同样是做菜高手,只是并不轻易下厨,只有来了客人才会露几手。“唱戏的腔,做饭的汤”。母亲做汤的讲究也是出了名的。只是当年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各种调料。那时候基本上也就葱姜蒜,且都是原生态无污染的调味品。童年的记忆和成长,就是伴着这些诱人的美食走过来的。应该说,真正的美食是在民间的。乡村的红白喜事,更是让厨师的才华展露殆尽。

  说到黄花菜,墨白介绍,这种淮阳的美食在当地称作金针菜,也称“忘忧草”“萱草”,与其他地方相比,淮阳的黄花菜花蕾肥大,双层6瓣,尤其花蕊是7根,从而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所以如此,与淮阳独有的气候、土质、水质等因素有关。说起来淮阳种植黄花菜的历史,应该有2000多年,早在汉代就已闻名,且是朝圣贡品。当年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到陈州(淮阳古称)郊游,品尝黄花菜后曾写下“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簪”,让黄花菜更是名冠天下。其实,在1936年时,淮阳的黄花菜还种植达24万亩,遗憾的是现在仅有1万多亩。

  墨白现场更是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的长兄、著名作家孙方友的新笔记小说《展氏菜行》,其中这样写道:“陈州黄花菜,素以‘菜条肥韧、油脂旺足、色泽金黄、耐煮发脆’之特点而著称于世。春秋末年,孔仲尼游说途经陈州,言说‘黄花’为‘金条’。”而小说通过菜行老板与外地收菜商人之间的几年交往及交往中互信互利,最终诠释着中国几千年来人们之间的“义”字当先。

  李志顺向大家介绍了淮阳黄花菜的风味特色,其质地筋脆,久煮不散,清脆爽口,鲜美如初。同时,他以该菜为原料所作的两道美味姜汁黄花菜、椒盐黄花菜,现场托盘而上,令人垂涎。据他介绍,前者是凉菜,用的是新鲜的食材,在保留菜品原料的原味的同时,用汁方面需要下功夫;而后者是热菜,用的是晒干的黄花菜,其做法难度是对菜外形的挂糊上……

  李志顺最后说,民以食为天,这句话的意思,一是敬畏自然与天地,顺从四时而饮食,四季和二十四节气的变化都要遵从,尽量不吃不合乎季节的食材。二是健康最重要的基础在于心情好,人类的长寿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遗传基因,一是心情愉快。多读墨白老师的书,多吃忘忧草,可以让人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大家的健康长寿。

  现场观众在两个小时的分享会上,可谓与作家、烹饪大师一起走回童年的记忆,品味一把乡愁,沿着美食之路,凭着自己的味蕾终于回到故乡。

编辑:郭同欢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