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9-07-08大河网

良渚遗址出土的漆器

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璧

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

良渚遗址出土的黑陶器

6月23日无人机拍摄的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宫殿区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康翔宇

  大河报讯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当地时间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决议,根据世界遗产第3、4条标准,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位居世界第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流域天目山东麓河网纵横的平原地带,是太湖流域一个早期区域性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世界遗产申报范围包括14.3平方公里的遗产区和99.8平方公里的缓冲区;遗产构成要素包括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300年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工程和分等级同时期的墓地(含祭坛)等,同时一系列以象征其信仰体系的玉器为代表的出土文物也为其内涵及价值提供了有力佐证。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城址的格局与功能性分区,以及良渚文化和外城台地上的居住遗址分布特征,都高度体现了该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

  良渚古城遗址为中国以及该地区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认同、社会政治组织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证据,同时揭示了从小规模新石器时代社会向具有等级制度、礼仪制度和玉器制作工艺的大型综合政治单元的过渡,代表了中国在5000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杰出的早期城市文明代表。遗址真实地展现了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稻作文明的发展程度,揭示了良渚古城遗址作为新石器时期早期区域城市文明的全景,符合世界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求。

  在我国的55处世界遗产之中,河南省有5处,分别是2000年入选的龙门石窟,2006年入选的安阳殷墟,2010年入选的登封“天地之中”古建筑群,以及2014年入选的中国大运河河南段和丝绸之路河南段。大河报·大河客户端此前曾报道,河南10处遗产点作为万里茶道申遗项目的一部分,已被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标志着万里茶道跨国申遗进入了关键性环节,有望成为河南省第六个世界文化遗产。

  本文配图为新华社发

编辑:张馨予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