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火遍全网的照片,最亮的是刚读完高二的他,已被清华录取!

2019-07-19长江日报

  今天上午

  一条让人忍不住爆笑的消息

  # 中国人的数学水平 #

  登上热搜

  原来

  2019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简称 IMO)

  7 月 11 日至 7 月 22 日

  在英国巴斯举行

  IMO 是

  国际科学奥林匹克历史最长的赛事

  目前每个参赛国家 / 地区

  最多可派出 6 位参赛选手

  参赛者必须在比赛时未满 20 周岁

  IMO2019 官方发布了

  一些参赛队伍的照片

  快来看看

  你能分辨出哪支队伍是中国队吗?

  答案揭晓!

  以上都不是!

  从上到下依次是:

  加拿大队

  美国队

  新西兰队

  网友们纷纷爆笑回应

  这一看还以为是中国的三个代表队呢

  还有网友做出动图

  说要不就直接取名

  中国一队、中国二队、和中国三队吧

  这才是中国队

  ▼

  大家为这群学霸点赞

  还有人歪起了楼

  说后排左数第二个小哥哥挺帅呀

  网友们开始爆料

  这位有颜又有才的学霸

  不就是咱们武钢三中的传说

  袁祉祯同学嘛

  大家说得没错

  他确实是武钢三中的学生袁祉祯

  今年高二读完

  已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姚班

  即 " 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 "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创办

  该班在全国只招 40 名左右学生

  今年 3 月

  袁祉祯经过为期 8 天的集训与考试

  成功入选第 60 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国国家队

  袁祉祯(左四)入选第 60 届 IMO 国家队

  袁祉祯曾获清华、北大保送资格

  " 数学竞赛这条路充满荆棘,我和我的同学对它却是真爱。" 袁祉祯曾接受长江日报记者时说,去年 11 月底,他入选了国家集训队,并获得清华、北大的保送资格,他却并未停止对更高目标的追求:" 竞赛对我来说,并不是升学跳板,而是一生的挚爱。"

  进入国家集训队以后,袁祉祯在武钢三中奥数教练邓晓的指导下,继续和高三的同学们一起钻研竞赛试题,整个春节也只休息了两三天。

  " 我上小学和初中时从来不刷题,考试照样考得好。" 袁祉祯说,他的学习秘诀是上课认真听讲、按部就班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袁祉祯和他的竞赛教练邓晓(右)

  进入高中以后,袁祉祯在武钢三中的竞赛班就读。

  由于初中没有超前学习,高一刚进校时,袁祉祯在数学小组的学生里并不算是最优秀的。但他的数学竞赛之路像是开了挂:曾获得高中数学联赛的二等奖,获得国家冬令营资格,进入国家集训队。

  竞赛生绝大多数都是一方面具有天赋且学有余力的孩子。从中脱颖而出的袁祉祯,凭借的是超出一般人的理解能力。在他看来,题目是刷不完的,只有理解才能帮助自己举一反三。简单的题目做起来毫无意义,应该选择适合自己难度的题目,而他就喜欢向难题挑战。

  袁祉祯说,学习要有耐心,要 " 耐得住寂寞 "。他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从不看答案,而是会去花几个小时、几天时间来思考,或者把它搁置一段时间,等自己的知识储备足够了以后再去攻克它。在这个过程中,他锻炼出了强大的反应能力和独特的解题思路。

  武汉学霸频频代表中国参赛

  长江日报记者搜索发现,2014 年 -2018 年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中国队每年都位列三甲,其中 2014 年拔得头筹。

  而在这 5 年当中,有 4 年都有武汉学霸代表中国参赛。其中有 3 位学霸都保送至北京大学。

  2018 年第 59 届 中国队第三名

  武汉华师一附中姚睿,获得银牌

  被保送至清华大学姚班

  2017 年第 58 届 中国队第二名

  武汉市第二中学吴金泽,获得金牌

  被保送北京大学

  2016 年第 57 届 中国队第三名

  武汉武钢三中王逸轩,获得银牌

  被保送北京大学

  2014 年第 55 届 中国队第一名

  武汉武钢第三中学黄一山,获得银牌

  被保送北京大学

  祝中国队再创佳绩!

  武汉伢加油!

  记者:陈智 郭丽霞 实习生:范晓涵 

编辑:史海山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