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漯河舞阳109岁老人手巧目明 农忙时间能做饭儿孙孝敬赛神仙

2019-09-10大河网

  109岁的白绕老人现场穿针引线依然毫不含糊

  □策划: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执行: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刘广超文图

  “俺娘可是俺们全家的宝,今年虽然109岁了,但手巧目明,能穿针引线缝缝补补,身体硬朗,能自己散步遛弯,农忙时节还能到厨房给全家做饭里。”9月8日中午,漯河市舞阳县九街镇老樊村里,说起自己的老娘白绕,76岁的樊炳言一脸自豪。

  展绝活:穿针引线缝衣动作非常熟练

  9月8日中午时分,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驱车数十公里来到舞阳县九街镇老樊村。村支书樊玉山告诉记者,白老太大名叫白绕,小名白三妮。出生于1910年,育有一儿一女,女儿已经80多岁,儿子樊炳言也76岁了。樊炳言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其中大儿子也已经有了孙女,如今白老太已是五世同堂。

  进入白绕家中,记者发现她正在堂屋看电视,白绕眼睛非常有神,见有人进门立即要站起来招呼,一旁的儿子樊炳言赶紧上前搀扶。“老太太前段时间不小心摔倒了,医生说问题不大,很快就能好起来。”樊炳言说,母亲平时很少生病,就是有个头疼脑热,吃点药很快就能好。如今除了听力有些减退,精神依旧矍铄。

  听大家说,想看自己穿针引线,白老太兴致很高地找来了针线筐。老太太穿线的动作娴熟专注,虽然穿的第一根线头有点毛,但她抹线头动作熟练,只一会儿,就把线穿过了针头。

  身体棒:喜吃五谷杂粮作息很有规律

  午饭时,白老太的儿媳妇胡秀真端来一大碗红薯稀饭,和一小碗蒸面条。白老太端起碗,吃得津津有味,遇到大块红薯,还会用筷子弄成小块,吃饭时不停地用毛巾擦拭嘴角,不一会儿就将两碗饭吃完了。胡秀真说:“老太太没啥忌口,家里做啥她就吃啥,胃口也挺好。平时最爱吃玉米面、窝窝头等杂粮。”

  “她是从苦日子过来的,有时候给她弄点好吃的,但她看见肉就直摇头,她一辈子都不爱吃肉。”樊炳言说,母亲这一生勤俭持家,现如今不仅生活能自理,还会干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儿。每年收花生的时候,她没事就会坐那里儿剥花生。

  白老太的作息也很规律。她的儿媳妇胡秀真说,婆婆平时吃过晚饭歇一会儿就会睡觉了,天一亮准时起床。“以前深更半夜都是她自己上厕所,现在考虑到年龄大了,就在房间给她准备了一个马桶。”胡秀真说,平时很多事情婆婆都坚持自己做,从来不让家里人帮忙。

  家和睦:平时待人随和儿孙孝顺敬爱

  提起白老太的长寿秘诀,除了饮食、作息有规律外,其家人说得最多的就是脾气好、心态好。“跟老太太做了54年的婆媳,我们一直相处很好,从没红过脸,吵过架。”胡秀真说,别人都说婆媳关系难处,她却有福气地遇到了一位好婆婆。

  白老太家里有一棵枣树,眼下正是收获的季节,聊天中,老太太不停地对记者说:“吃枣、吃枣……”该村副村长樊国长说老太太待人热情随和,每次来看她,她都会一眼认出自己还喊他的小名。

  记者发现,白老太的旁边一直放着一根写着“寿比南山”字样的拐杖。“这是俺孙子给俺买的,老贵,买它干啥。”樊炳言告诉记者,别看老娘嘴上这么说,心里可把这根拐杖当成了“宝贝疙瘩”,走到哪都要带着,生怕丢了。

  长寿镇:邀请父母回家传承家庭美德

  “咱村有百岁以上老人,也有不少80岁以上的老人,要说长寿的秘诀,除了自身身体素质好,我感觉还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村支书樊玉山说,白老太这样的家庭,长寿奥秘离不开勤劳乐观、妻贤子孝、心气和顺、家庭和睦、邻里和谐。

  “传扬家庭美德,福星自然高照。”九街镇副主任科员赵占涛介绍,为营造爱护老人、关心老人的氛围,让老人们获得存在感、被尊重感,他们相继在各村开展了“请老人回家”“80岁以上老人健步走”“好公婆评选”“道德模范表彰”等活动,切实让老人摆脱孤独、享受快乐、幸福生活。

  九街镇党委书记许忠克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字:他们镇总面积70.38平方千米,辖33个行政村,四万六千多人口,其中百岁以上老人有7人,80岁以上老人有1400多人,这种长寿老人的比例远远高于全国大部分地方的平均值,九街镇也被称为“长寿之乡”。许忠克说,今后他们会通过弘扬社会公德、美化乡村环境、培育良好家风等举措,让百岁老人的数字逐年增多。


编辑:魏蔚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