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政协委员王鹏:建议设立“住改商”负面清单 有安全隐患的行业不予登记
郑州市淮河路与伏牛路交叉口东北角的临街店铺 河南商报记者张郁/摄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李兴佳
由于住宅私改商铺会带来卫生安全、交通拥堵、消防隐患、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等问题,郑州市近期对多条重点路段“住改商”涉嫌违规经营情况进行清理整治。
然而,随着整治住改商的推进,一些问题开始浮现:如何既保证商户生计又兼顾百姓生活,商户搬往哪里,有没有统一规划的承接地?
探访
郑州多家临街商铺被要求搬迁
王先生在郑州市黄河路沿街开了家花店,已经营了16年。1月12日,相关部门用砖头水泥,在其花店门口砌了半米高的砖墙,王先生的门头也被拆除。更早前,整条街绝大部分商户接到了“一楼临街住宅私改商铺,要求限期纠正违法行为”的通知。
位于纬四路临街的一楼门面房,多家挂出了“店铺搬迁、全场清货”的促销通知。曹女士在这条街上经营一家30平方米的服装店,月租金1万元,多年前掏了8万元转让费接盘。不久前,相关部门给了她30天搬迁时间,理由同样是“住改商”违规经营整治。“店里的货只能狠心打折处理。”曹女士告诉河南商报记者。
去年11月,《郑州市关于进一步改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印发:对“住改商”等违规改变住房性质、违法加建建筑物、已过期的临时建筑以及道路两侧的违法建设等开展专项整治,用3年时间将全市“住改商”及违法建设全部整治到位。
建议
将存隐患的行业纳入“住改商”负面清单
省政协委员、河南金犁风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鹏今年带来的提案,就是《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城市“住改商”整治工作的建议》。
他认为,城区老式砖混结构的多层民房,年代久远,房屋破旧,一些住户为了增加收入,将临街的砖墙砸开,改成餐饮店、民宿、教育培训中心等,严重影响房屋结构安全。一楼临街商铺产生的油烟、废气、噪音等,给楼上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严重影响城市形象。
另外,“住改商”较低的租金会打乱城市规划的功能布局,影响正常的商业租赁市场,导致不公平竞争。
他提出,市场监管部门在办理注册登记时,应督促经营主体提交《住所(经营场所)使用承诺书》并履行承诺。将餐饮、娱乐等可能造成噪音扰民、油烟污染、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业纳入“住改商”负面清单,市场监管部门不予办理注册登记;通过日常监管、投诉举报或公示抽查等手段,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处理市场主体登记住所(经营场所)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行为,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向社会公示。
声音一:“住改商”治理应兼顾居民生活和商户生计
现实中对于“住改商”的治理,社会上存在不同的声音。一美容店经营者刘女士称,小区临街早餐店方便了业主的日常生活,拆除后,居民买胡辣汤、修鞋等成了问题,上了年纪的老人跑远路采购更不现实。
还有商户称,去年刚花了十来万元装修,“本身指望这个店吃饭,这下养家糊口都是问题。”
一些“形象好”的商铺的经营者说:“我们去年按照政府统一要求,自费升级了台阶、门头、高度,不影响道路、卫生和小区居民生活;而且有些特色小店,很能体现城市气质和生活气息。我们不影响市容,不给城市建设拖后腿、抹黑,在‘住改商’治理时,能否不一刀切?”
民盟郑州市委提出建议,对“住改商”整治应当区别对待、分步推进,产生噪音和环境污染的要坚决取缔,有益服务市民并且未造成不良影响的、符合本商业布局规划的,可以申请“住改商”,但需经过影响区2/3的产权人同意。
声音二:建多元化、综合性的便民场所,解决商户搬迁难题
另外,一些人士建议政府主导建立多元化、综合性的便民场所,来集中承接“住改商”整治中搬迁的商户。这样的便民场所里,可以同时容纳菜市场、药店、服装店、餐饮店等多种业态,以体现多元化、综合性、便民性。这既解决了商铺经营者的生计问题,又解除了百姓生活的后顾之忧。
事实上,2018年6月,郑州市市场发展局(后更名为郑州市市场发展中心)组织编制《郑州市中心城区农贸市场专项规划(2018~2035)》,规定至2035年,郑州市主城区内共规划农贸市场382处(含已批规划内农贸市场92处、便民服务中心20处),规划总建筑面积93.69万平方米。规划期末,农贸市场的总建筑面积达到120平方米/千人。其目的就是保障农副产品供应、维护食品安全、方便群众生活。
一些业内人士建议,“住改商”治理中的商户搬迁问题,可与该规划结合,与规划中的农贸市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结合推进,以解决商户承接地问题。
编辑:杨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