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孩子高考在即,“失信”老父主动到法院偿还10万余元

2020-07-03大河客户端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段伟朵

  高考在即,部分“失信”家长也慌了。3日,记者从郑州市上街区人民法院获悉一起案例:失信被执行人白某主动来到上街法院,支付了10万余元执行款,希望法院能将他从“失信黑名单”中删除,以免其失信行为对孩子高考造成不良影响。

  2017年9月,夏某诉白某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案,法院经审理查明后,判令白某投保的保险公司在交强险限额内赔偿夏某11.46余万元,白某赔偿夏某16余万元。判决书生效后,保险公司履行了赔偿义务。但白某一直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于是夏某向上街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过程中,执行干警牛广华依法向被执行人白某送达相关法律文书。白某也主动向法院报告了名下财产情况,他表示自己无存款,每个月有固定收入,其中一部分用来还房贷,一家几口人挤在90平米的按揭贷款房子内生活,希望法院能够考虑到自己的实际困难,给予妥善处理。

  执行干警在核实后,将调查结果反馈给申请执行人夏某。为了保障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经多次协商,夏某不再要求法院拍卖白某名下房产,同意白某以其工资的三分之二逐步偿还16余万元的赔偿款,另外为保障申请执行人能够如期收到执行款,法院向白某发出限制高消费令,并将其纳入失信黑名单。两年来,白某依约向申请执行人偿还了5万余元赔偿款。

  2020年高考在即,白某的孩子打算报考某知名院校,白某担心因自己是失信被执行人的情况影响孩子的前途,于近日主动联系法院,举全家之力急忙把差欠的钱一次性还清,及时消除失信负面影响,该案也最终得以执结。

  据介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第三条明确规定,父母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子女不能就读高消费私立学校。随着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及联合惩戒机制的建立,部分高等院校对考生的资格审查比较严格,考生也有可能会因为父母的失信行为而被心仪的学校拒绝录取。因此,该法院提醒广大被执行人,别逃避,请主动到法院履行法律义务!

编辑:史海山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