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豫论场丨做“鄱阳发布”文宣的人,脑子彻底坏了

2020-07-22河南日报客户端

  □薛世君

  日前,中共鄱阳县委主办的鄱阳报社旗下公众号“鄱阳发布”发表文章《洪灾也不是一个彻头彻脑的坏东西》。文章中说,“特大洪灾给鄱阳人带来了巨大创伤和深重灾难,但也催化出了许许多多的感天动地的湖城故事,在灾难中重生,在磨砺中崛起,可见,洪灾的恶还不至于坏到透顶”。一时在网上物议沸腾。

  看到“洪灾也不是一个彻头彻脑的坏东西”这句话时,我脑子里最先闪过的,是地震后“纵做鬼,也幸福”的冷血之语,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感谢你,冠状君”的脑残诗句。这种丧事喜办的逻辑,即便初衷是为了激发正能量,但还是显得如此辣眼睛,如此不得体。

  面对肆虐的洪灾,军民协力、万众一心,防汛抗灾之种种人与事,可歌可敬。但是,灾就是灾,难就是难,死去的生命无法复生,肆虐的洪水不会倒流,冲垮的民房不再挺立,不能因为抗洪演绎了感人的故事、鼓舞了精神、反映了人性的善,就改变洪灾恶的性质,不能因为灾难激发了人们的艰辛努力、反映出团结抗争的精神,就感谢灾难本身。我们身上彰显的这些美德、品质,即便灾难从不发生也本就存在,只不过是灾难让这些本可默默流淌于血脉之中的宝贵特质陡然显露出来了而已。文章的一些论调未免有倒置因果之嫌。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对“鄱阳发布”发表文章的初衷是理解的,大灾当前,正需凝聚共识、众志成城,把舆论引导到坚定信心决心、凝聚正能量同舟共济上来,的确可以为抗洪做贡献,文章中犒劳队伍、慰问活动、感天动地的湖城故事等等,也确实让人感动。但是,举凡应对暴雨、洪水、地震等公共灾害,及时、准确、全面地发布信息固然是题中之义,正面宣传、肯定成绩、鼓舞士气也是应当应分之举,但恐怕还需坚持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则,那就是人本意识、人文关怀,暖心为要、寒心为忌。

  更具体一点,起码要照顾到受灾群众的心情,顾及救灾人员的心理,而不是在他们深受洪灾之害、正在全力抗灾减少损失的时候,来一句“洪灾也不是一个彻头彻脑的坏东西”。毕竟,面对洪灾,不矫情,不做作,把灾害的危害、居民遭受的损失、灾情的严酷坦承出来,更能让人们意识到形势的严峻,从而激发起不遗余力共同迎击的血性和勇气。

  其实,到抗洪一线走一走,去已经超过警戒水位的大堤上走一走,哪怕是在新闻报道中留意下那些洪水漫野的图片,去网上看看抗洪官兵满身泥泞累躺在地上的视频,去安置区看看那些因洪水生活受到极大影响的百姓,很容易就能深切体会洪灾的恶。

  前些天,受持续强降雨影响,鄱阳县问桂道圩发生漫决,堤内1.5万多亩耕地和大量房屋被淹,9000余名群众受灾。当地一位名叫黄紫益的居民对媒体说,鄱阳是个易发水灾的地方,1998年那场洪灾把他家的老房子浸出了裂缝,泡成危房。2015年他欠债几十万盖起了现在的新房,结果又在这次洪灾面前成为泡影。如果问到黄紫益,他会觉得洪灾是个好东西吗?洪灾给他的人生带来的感受,“还不至于坏到透顶”吗?

  昨日夜间,天气预报说郑州有暴雨,多少人日夜值守、严阵以待,唯恐危及市民生命财产安全。天亮之后,暴雨“爽约”,大家暗自庆幸。

  眼见着南方洪水漫野,眼见着暴雨之后很多城市的街道一片泽国,如此度汛防洪形势下,谁会觉得洪灾是个“好东西”?

  “鄱阳发布”的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是“你能说它是彻头彻脑的坏东西吗?”,我只想斩钉截铁地说一个字——能!

编辑:魏蔚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