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Ta从东海之滨“移民”中原大地,咱黄河故道的盐碱地里“长”出了海蟹

2020-09-24河南日报客户端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代娟 通讯员 郑俊朋

  “以前做梦也想不到,俺家盐碱地里还能‘长’海鲜!”秋风乍起,凉意习习,9月24日上午8点,地处黄河故道的延津县石婆固镇里乡村一处盐碱地改成的鱼塘边,刚捕捞上来的十余只青蟹正挥舞着蟹螯活蹦乱跳,养殖户杨明涛捉起一只约半斤重的青蟹自豪地说:“这个头属于中等,前几天专家来验收时,我们还捞起一只八两三的‘青蟹王’!”

  事实上,这些青蟹的“老家”原本不在黄河故道上的盐碱地里,而是在浙江宁波的东海之滨。一个偶然的机会,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党员技术服务队开始思索一个长期困扰的问题:中国有4.5亿亩盐碱地,如果能够利用盐碱地的土地特性,攻克青蟹盐碱地养殖的难题,那将会为盐碱地上的农民带来多大的致富希望!2018年,支部党员王春琳、母昌考、叶央芳、王欢等开始在兰考盐碱地上试养海水蟹——拟穴青蟹,并逐一攻克诸多科研难题,首次实现了东海青蟹在内陆“安家”。

  2019年,宁大团队在位于黄河两岸的兰考和延津分别选择一个水塘投放蟹苗试验,通过了“能不能养活”的“考试”。王欢博士说:“今年从延津这10亩试验田的验收成果来看,我们不仅能‘养活’还能‘养好’。”农业农村部虾蟹体系拟穴青蟹试验站站长刘新建也表示,“海水青蟹实现内陆养殖,是一个创举!”

  延津验收现场,水塘里现场捞出120多只青蟹。最小的重150克,最大的则接近450克!“3个月时间长这么大,即使在沿海地区,也不过就是这样的生长速度。”参与现场验收的厦门大学教授、中国动物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常务理事王桂忠认为“技术上已经摸索得非常到位了!”

  去年就开始试养青蟹的延津农民杨明涛早就在心里“算起了帐”:今年的青蟹个头大,品质也大幅提升;尤其是宁波大学提供的混养模式更提高了经济效益。在青蟹的催化之下,海鱼、海虾早已经批量捕捞上市。以前只种玉米和花生的盐碱地,收入很有限;现在鱼、虾、蟹“三箭齐发”,同一块地立刻“身价倍增”。

  青蟹的养殖原来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但年养殖量仅为16万吨,目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仍需大量进口。内陆盐碱地养殖青蟹的成功,不但为丰富市场供应带来了可能,更有可能让令人发愁的盐碱地变为三农发展的“致富田”,也意味着我省黄河两岸数百万亩难以治理的盐碱地,将拥有巨大的利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丰收节来临之际强调,要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作为‘三农’战线工作者,我们坚持把科学研究做到田间地头,希望我们的科研成果能够助力乡村振兴,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宁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团队带头人王春琳教授说。

编辑:梁倩文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