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郑州这条路“肩扛”N个名儿,迷晕路人!

2020-10-14大河网-大河报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郭致远文图

  “郑州的这条路,弄了两个路名并肩竖立街头,真是有点奇葩!”10月12日,来自周口的刘先生向记者反映,前日,他开车到郑州市中原区董寨办事,因不熟悉该区域路况,开车行至农业西路,一会儿见着标“农业路”,一会儿又见着标“冉屯路”,该路西延至西三环,又叫化工路了。

  一条路这么多名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一路多名乱象,有无改造的范本可供借鉴呢?

  这条路的路牌,给人看蒙了

  让刘先生感到疑惑的乱象路名,位于郑州市农业西路与桐柏路交叉口处。

  10月12日上午9点多钟,记者骑电动车由农业路与嵩山路交叉口处出发,沿农业路非机动车道由东向西行驶。在两路口西北角处,路边设置的道路标识牌显示为农业路,且用中英文指明了东西方向。沿该行驶至桐柏路口,路边设置的道路标牌显示冉屯路;继续前行至该路与董寨大街交叉口处附近,只见非机动车道旁竖立的标牌,显示为“冉屯路”,而机动车道内竖立的标牌,则显示为“农业路”。

  现场目测,两标牌直线距离约20米,中间没有建筑物阻挡,置身两个标牌旁边,视野所及范围内,均可看见另外一个标牌。

  “就是这给地方的标牌,太忽悠人了。”刘先生说,当晚他独自驾车行至该区域,恰巧手机没有电了,没法使用导航系统,便缓缓前行寻找目的地。走着走着,抬眼看到左侧路标是“农业路”,而右侧路标是“冉屯路”,瞬间搞蒙了,“这条路究竟叫啥名字?哪个名字算正宗的?”

  一时间,刘先生心里满是疑惑,拿不定主意还能不能继续前行。他说,自己干脆把车子停路边,下车询问路人。经询问多个路人得知,该区域虽然标示两个路名,但其实表示的是同一条路。“我也说不清哪个对,哪个不对。你要沿着这条路拐弯的话,看到两路名就当看做同一条路。它们都是东西走向。”刘先生说,听到一位市民的介绍,他心里更疑惑。

  而让他更加不解的是,该路由农业西路变为冉屯路延伸至西三环,路边标识再次“变脸”为化工路,向西延伸至西四环。该区域快速路下方的路标,则是一直标示为“农业路”。

  “这条路地面一层机动车道和二层快速叫农业路,一层两侧的非机动车道分别叫冉屯路、化工路。如此起名字,太奇葩了吧。”采访中,多位市民调侃称,按照该路地面一层的命名方式,农业快速路应该改名为“农化冉快速路”,这样起名字像地面一层一样,该路同时兼顾三个名字。

  这条路改了路名后,路边的景色也跟着变了

  一条农业西路贯穿郑州东西,是连接中原、高新、金水、郑东新区等区的交通大动脉。

  它在西区“冒出”多个名字,呈现出的乱象给民众出行,带来了不少麻烦。然而,与其“毗邻”并行的另一条大动脉,经过一番“断舍离”的改造,则变成了受人欢迎的模样。

  按照规划,金水路越过河医立交桥北侧的高阳桥西行之后,与郑州西三环“牵手”。10月12日中午,记者沿西三环由北向南行至金水西路,拐弯沿该路一路向东行至嵩山路,一路可见,路面修筑得整齐、宽敞,多处道路标识牌设置显示为“金水西路”字样。在桐柏路附近,金水西路南侧的临近商铺墙壁上,亦是标示着金水西路某某号。

  “这段区域的金水西路,以前可是叫西站路啊。”沿路小区的多个居民称,以前并不宽大的西站路,只因路边有个郑州纺织大世界,显得十分繁华热闹。金水路西延改造,使西站路彻底变了模样,“以前非常脏乱,现在地面平坦、花草陆续栽种,且竖立着金水西路的标牌,给人感觉十分大气响亮。”市民李先生说。

  治理路名乱象有哪些难处?

  “农业西路这个地方的路名的确有些乱。”12日上午,郑州市民政局地名办负责人受访时直言,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在全国各地北京、上海等,包括郑州在内,以前普遍存在分段建设、分片规划的情况。其结果是,一个地方建设了,与相邻的一个区域开发,并不同频同步,像路名就是各叫各的。

  待城市整体规划建设,一些大动脉道路打通关节连接后,则出现一路多名现象,“作为外地人,的确把人搞晕”。他称,农业高架建成通车将其命名为农业快速路,其主要职责是,承担起交通的作用。继续沿用冉屯路、化工路,是对既往历史的延续。

  该负责人称,从多方面考虑,启动更名程序纠正乱象,过程比较麻烦。一个小小路名,背后涉及商家门牌、住户登记、居民身份证等信息,亦要同步进行变更。比如说,秦岭路北延至冉屯路,又叫做电厂路。中原路越过二七纪念塔向东,分别叫西大街、东大街和郑汴路等,都属于同样的问题。按照2013年实施的《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规定,对遏制一路多名现象,进行了详细介绍。

  据介绍,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道路规划和施工在前,道路规划名已对外公布并使用,而政府批准正式标准地名在后,造成一条道路出现两个名称。该办法规定,省辖市、县(市)民政部门,应当根据城乡规划编制地名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要求地名规划与道路规划紧密衔接,这样一来,在道路施工时,以政府批准的规划地名向社会公布和使用,就有效避免出现一地多名现象。

  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这些年来,城市的规划和路名命名几乎是同步实施,“一张图绘到底”,有效避免了一条路多个名字的现象。当然,随着城区面积扩大,亦不排除个别路名同音情况,一经发现,立即纠正。

编辑:张馨予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