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敬佩!新乡88岁老军医节省10万缴党费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代娟
“你看这,太受不起啊……”3月5日上午,在位于新乡市向阳路上的解放军371医院生活区的家里,换上军装、戴上军功章的王广文被女儿搀扶出来,见到前来慰问自己的新乡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涛一行,难为情地跟大家打着招呼。
“今天正好是学雷锋日,你可是老标兵、老模范,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握着王广文的手,张涛递上了献花和一份党费收据,“组织上收到你的大额党费,我们今天专程给你送收据来啦!”
新乡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涛给王广文送来大额党费收据 宋照华 摄
鲜红的党费收据上,赫然写着“王广文同志自愿一次性多缴党费计人民币壹拾万元整”。
“早有这份心,就是交迟了……”
“不迟,爸!咱有这个心,啥时候都不迟!”一旁的女儿王玉坤拉着王广文的手说。
今年88岁的王广文,党龄已有65年,曾任解放军371医院副主任医师、检验病理科主任。1950年,他从商丘市柘城县入伍后,正赶上抗美援朝战争。因为别的任务没去成战场,这成了他一生的遗憾。然而,没有去成充满硝烟的战场,他在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年代里,把辗转江西、湖北、河南等多地的一个又一个岗位,当成了他奔赴的另一方战场,奋斗一生、奉献一生。
在医院工作期间,他始终把患者放在第一位,遇到疑难病例,反复研究、多方请教,确保诊断清楚,因为专业水平高,经常被邀请讲学、研讨,获军队科技成果奖3项。结合工作特点,他还坚持28年自费制作胎儿标本,拍摄畸形怪胎照片,义务到街头、村庄宣传优生优育,也为医院留下一笔宝贵的科研财富。即使回老家探亲期间,也义务帮助村民看病,甚至花钱给他们买药,惠及方圆几十里的群众。
上世纪90年代,他还坚持照顾一对80多岁的孤寡老人多年;退休后,做校外辅导员,经常到学校进行辅导教育;四川地震期间,他两次向灾区捐钱……
“多年照顾孤寡老人的事儿,要不是他们科室人说起,我们家人都不知道。”王玉坤说,父亲坚持40多年在大年初一顶班工作,“他想尽量让战士们或者其他年轻同志回家过年。”
因为工作中认真负责、专业水平高,生活中热心助人,王广文还曾被解放军总政治部评为“全军学雷锋先进个人”,荣立三等功二次,受嘉奖18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学雷锋标兵。
王广文记不清自己的退休日期。60岁是法定退休年龄,可医院需要他,63岁时才办理退休手续。退而不休的他又被医院返聘,一直工作到73岁。“后来,老朋友、老患者们一见我,老问说,你还上着班呢?”王广文说,“组织需要、患者需要,只要身体允许,那就能干一天是一天。”
不能正常给病人看病了、搞科研了,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帮扶乡亲们、为孩子们做辅导讲座了……停止工作后,随着年龄大了,王广文出去参加的活动也渐渐少了。这几年,通过电视、报纸看新闻,知道全国上下都在万众一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他就一直也想干点啥,为扶贫助些力。可捐款不知道定向,好多事儿无法参与,这种力不从心的感觉让王广文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了。”
也正是从那时起,他开始有个想法——等百年之后将自己积攒多年的10万元存款交给组织,“我现在年龄大了,干不了其他事,我要多交纳党费,为党出一份力,尽一份心。”
今年春节前,心脏不太好的王广文生病住了一回院。出院后,他郑重地跟大女儿和在北京工作的小女儿商量:“不等了,我要尽快把钱交给组织!”
多年前老伴去世,儿子因病去世后留下患有胶质细胞瘤术后智力影响较大的孙子随他生活,今年62岁的大女儿王玉坤也于早年下岗,退休后一直照顾王广文。因此,尽管退休后享受正军待遇,可王广文的家庭并不富裕。但这个想法说出来,两个女儿一致支持,要帮助父亲完成这个心愿。
随后,王玉坤通过医院再辗转找到新乡市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党委转达父亲的想法,在详细了解王广文的家庭情况后,工作人员觉得,这对于他的家庭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就劝老人再慎重考虑。可心意已定,王广文丝毫不犹豫,坚决要求上交。
“我父亲对待工作、党性原则和子女要求上高标准,对生活低标准,一辈子节俭惯了。”王广文的家里,墙上挂着些老朋友们送的字画,摆放着简简单单的家具,餐厅里的老式餐桌和折叠小圆凳,用了近20年。
春日暖阳透过客厅洒进来,王广文一遍遍摩挲着那张红色党费凭证,笑着说:“钱交给组织了,这下轻松了!要不这事儿一直搁我心里,着急啊!”
编辑:梁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