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做好水文章 河南长垣打造水润之城

2021-09-01顶端新闻·大河报

王家潭公园一景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 张波 张亚林 文图

  本报讯 白云悠悠,碧水滔滔,城市洁净美丽,乡村秀美多姿,蔚蓝天幕下的生态长垣让人如痴如醉。近年来,长垣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生态保护、污染治理、水资源节约利用等重点领域,以生态环境保护助推高质量发展,实现了从“答卷”到“画卷”的蝶变。

  历史上长垣经常为黄河水患所侵,为了阻挡洪水冲击县城,先辈们用朴素的智慧在县城周边修筑起高大的防垣,“长垣”因此而得名。据史料记载,自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改道至1946年期间,长垣段决口达60余次,仅1933年黄河就在长垣决口40处之多。

  近年来,饱经沧桑的黄河得到了空前规模的治理,长垣防洪保安体系不断巩固完善,先后修筑和加培了42.8千米的临黄堤、22千米的太行堤、11.8千米的贯孟堤、42千米的天然文岩渠右堤,以及控导工程、避水台和滞洪区等多种类型的防洪工程,为长垣经济社会发展筑起了一道道安全防线。

  守着黄河是长垣极大的地理优势,为整体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长垣,长垣下大力气做好水文章。2018年,在联合上游地区严厉治污的基础上,长垣市投资6.01亿元的天然文岩渠引黄调蓄工程开工建设,通过整治河道、加宽加固大堤,共清淤疏浚土方469.41万立方米。蓄水后的水面宽度达90至130米,调蓄库容达1210万立方米,防汛除涝标准由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

  与此同时,长垣市以创建国家节水城市为载体,开展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投资53.66亿元对市域内61条主要河道进行了全面规划设计,通过清淤、扩挖和治理,改造调蓄湖,新增水面面积1600万平方米,新增蓄水量3100万立方米,蓄水总量达7600万立方米。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了,九龙湿地、王家潭湿地公园等一批生态景观相继落成。

  近年来,长垣市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注重生态、塑造特色、彰显历史、激发活力”为发展主题,以绿色、开放、创新、慧城为发展愿景。通过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促进城市空间形态、环境质量内涵式提升,彰显城市特色,如今的长垣市已经成长为豫北大地一个生态宜居的复合型现代城市。

编辑:陈梦伊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