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祖国颂·金秋走基层·打卡五彩河南

2021-10-04河南日报

  编者按丨眼下,三秋生产正忙,玉米、花生、大豆等秋作物进入集中收获季,改种补种的秋作物长势良好,10月底前将迎来收获。与此同时,乡村游蓬勃发展,广袤农村借助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致富奔小康。国庆假期,记者深入农村,感受火热的秋收场景,探寻乡村旅游让老百姓日子红火起来的秘诀,带您体验中原新农村的别样风景。


  光山县水稻陆续开镰,机械化确保颗粒归仓(10月2日摄)。谢万柏摄

   · 黄色与绿色的交汇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晓波

  10月2日,黄泛区农场十四分场,三台轮式玉米籽粒收获机正在趁晴抢收玉米。

  离农田不远的晒场里,新收获的玉米籽粒被均匀摊开,在阳光照射下,片片金黄,赏心悦目。

  十四分场1430亩地全部种的玉米,晒场面积仅13亩左右,怎样保证收获的粮食尽快颗粒归仓?

  “我们种的一半是早熟品种,一半是晚熟品种,收获期能错开一周左右。”黄泛区农场十四分场副总经理尹耀威说,分场全部采用玉米籽粒机收,早熟的500多亩早已收完晾晒卖掉了,剩下的两天内就能收完。

  机械化彻底改变了农业的生产方式。尹耀威至今还记得小时候钻在玉米地里掰棒子的场景,又热又痒,浑身难受。机械化收玉米籽粒,一次性完成掰棒和脱粒的过程,缩短了农时。

  晒场内,翻场机每隔一小时就翻场一次。“湿玉米籽在这儿晾晒三四天就能达标,我们会根据成熟度、天气和晒场面积合理安排收获,确保收获的粮食安全入仓。”尹耀威说。

  金秋十月,五谷飘香,目之所及,黄色是主打色调。在黄泛区农场,绿色同样孕育着收获的希望。

  黄泛区农场三分场一块田里,改种的绿豆正处在结荚期。

  三分场技术员李坤对“7·20”特大暴雨灾害的场景印象深刻,当时地里的积水齐腰深,一些玉米绝收。

  “我们是8月20日改种绿豆的,改种的品种是郑绿8号,生长期70天左右,10月底前就可以收获。”李坤随手剥开一个豆荚,里面结着10颗绿豆籽。“一亩地产100公斤没问题,按每公斤市价10元,一亩地能收1000元左右,可以部分弥补玉米绝收的损失。”

  为争取最大限度弥补绝收地块的受灾损失,黄泛区农场采购青贮玉米、绿豆等生育期较短的农作物种子5万多公斤,统一机械作业,改种、补种青贮玉米、水果玉米、绿豆2万亩。目前改种作物植株青翠,长势良好。

  “10月底收获影响种麦吗?”面对记者的疑问,李坤表示,可以选择晚播品种,加大播量,增施肥料,确保氮、磷、钾平衡施肥,晚播小麦也会有个好收成。


  10月2日,洛阳市孟津区朝阳镇游王村休闲游园里,成片的小菊花竞相开放,引来众多游人拍照留念。郑占波摄

   · 青山与碧水的馈赠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运海

  5年前,这里还是乱石裸露、尘土飞扬的荒山野岭。如今,3000多亩荒山坡披上绿装,瓜果飘香。这就是地处新安县石井镇的黄河神仙湾休闲农业旅游度假区。

  10月3日,景区内游客众多,有的在观看古法榨油、染布,有的在品尝石磨豆腐,有的在采摘又大又甜的桃子。景区负责人孙江子说:“因为沿黄生态廊道穿越景区,交通更方便了,今年游客特别多!”

  今年51岁的孙江子是新安县仓头镇人,早年因开煤矿致富。他认为,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保护,自己必须转行,从绿水青山中“刨”金。2016年年初,他在新安县石井镇承包了靠近小浪底库区的数千亩荒山,并改造成梯田,种下约50万棵树苗。其中,种植冬桃、苹果、樱桃等果树15万余棵,将荒山变成了果园。

  当初,孙江子只是想发展林果经济,没想到游客越来越多,他便继续投资,将黄河神仙湾打造成集生态农业、户外游乐、养生度假、影视基地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农业旅游度假区。

  游客多,桃卖得也特别火。孙江子种的桃子成熟期“错峰”,从5月到11月,月月都有新鲜的桃成熟。他说:“这几天每天能卖桃1500多公斤,品质好的能卖到每公斤30元。”

  景区内的桑蚕织布区游客特别多。在这里,能全程观看从养蚕到吐丝、从纺纱到织布的全过程,蚕丝被、蚕丝枕头也特别受游客欢迎。孙江子说:“目的不在于赚多少钱,主要是展示传统文化,让游客更多地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

  登上观景台向北眺望,小浪底库区碧波荡漾,与蓝天白云、郁郁青山一起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孙江子说:“这次转行转对了,靠绿水青山挣钱,才能长久。”


  10月3日,尉氏县大桥乡党员义务服务队的帮扶队员与当地村民一起收获玉米。李新义摄

   · 红色与旅游的融合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若凡 陈晨

  10月1日,清风拂过,鹤壁市鹤山区姬家山乡西顶村村口,挂满的风铃铃音清脆。这一天,鹤壁市太行山秋季旅游系列活动在这里拉开序幕。

  “别看它现在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却曾经是一个深度贫困村。”西顶村第一书记肖买平说,西顶村属于南太行深处典型的小山村,虽然是一个行政村,但只有1个村民小组,42户93人,2018年依靠国家扶贫政策全部脱贫。

  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这成为肖买平到岗后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受人力资源、财力保障和管理运作等因素的制约,光靠留守在家20多个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老人,或者在外打工、求学的几十号人,确实很难!”他坦言。

  在这种情况下,该村探索出一套“村企联建,互惠共赢”的村企党建联建新模式,引进旅游开发公司,依托西顶村的优美自然风景,“云端西顶”被打造成知名旅游品牌,先后荣获国家级传统村落、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鹤壁市十大最美文明旅游村等称号。

  目前,西顶村依托合作社在“村企联建,互惠共赢”上做文章,努力开发西顶特色农产品和文创产品。“我们开发的‘口杯型’西顶纯白酒,1两左右的小茶杯灌装,统一定价,批发给村民销售。同时,还开发小米、醋饮、粉条等原生态商品,颇受游客欢迎。”肖买平说。

  全国各地都在搞乡村旅游,西顶凭什么特色吸引游客?“我们将持续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把‘云端西顶’做大做深。”肖买平说。下一步,他们将利用“中共林安汤边工委旧址”等红色资源优势,成立鹤壁市西顶红色教育实践有限责任公司,承接单位和企业教育拓展培训、集体团建业务。同时,将西顶籍的名人资料收集整理,将代表农耕文化的器具收集分类,打造西顶乡贤一条街和农耕文化长廊,讲好西顶“尊师重教、耕读传家”的家风家教故事,“让红色旅游成为‘云端西顶’新名片。”


10月3日,游客在修武县云台古镇度假游玩。刘金元摄

  相关新闻

   · 来看看河南新晋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了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录的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和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我省7个村和3个镇入选。

  河南7个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周口市西华县红花集镇龙池头村

  ●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镇郝家冲村

  ●濮阳市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

  ●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大南坡村

  ●洛阳市嵩县车村镇天桥沟村

  ●郑州市巩义市大峪沟镇海上桥村

  ●郑州市巩义市小关镇南岭新村

  河南3个镇(乡)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

  ●郑州市巩义市竹林镇

  ●安阳市林州市石板岩镇

  ●鹤壁市淇淇县灵山街道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春香 整理)


编辑:郭同欢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