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仰韶文化揭秘之十二:从仰韶村到西阴村

2021-10-17河南日报客户端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

  9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中国考古网、河南省三门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协办的“仰韶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系列学术讲座进行到第十二讲,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田建文为听众带来了《小小怀抱大西阴——西阴遗址的两次发掘与研究》。

  在仰韶文化发现100周年纪念大会即将举行之际,9月23日下午,“纪念中国考古100周年暨西阴遗址发掘9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山西运城召开。

  河南渑池仰韶村、山西夏县西阴村,豫西、晋南,隔着黄河的两个小村落,却在中国早期考古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发掘了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提出彩陶来自中亚一带的古文化,引起了中国学者的怀疑。中国学者李济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性质是极复杂的……所以若是要得关于这两点肯定的答案,我们只有把中国境内史前的遗址完全考察一次。不作这种功夫,这问题是解决不了的。”1926年2月5日他与袁复礼先生在山西南部汾河流域进行调查,3月24日发现了面积大、陶片多的西阴村遗址,李济在《西阴村史前的遗存》说:“这个小小的怀抱就是我们挖掘那夏县西阴村遗址的动机。”

  “小小的怀抱”因此成为了此次讲座的题目。

  田建文研究员30多年来一直从事田野考古工作,主持了1994年10、11月夏县西阴村第二次发掘工作,对西阴遗址和田野考古有很深的感情。2021年8月30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选定了就一直爱》,对考古学家田建文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共鸣,赢得广泛赞誉。“选定了就一直爱”这一句话简单却又隐含着坚持与深沉,无愧是中国考古学人的真实写照。

  讲座中,田建文研究员以文化自觉、发现西阴,彩陶蚕蛹、首掘西阴,东西融合、再考西阴,南北传播、成就西阴,文化自信、永远西阴等五部分系统梳理回顾了西阴遗址的两次发掘历程及学术研究,全面解读了它的前世今生。

  1926年10月15日至12月初,李济等人发掘西阴村遗址,这不但是中国学者独立主持发掘的第一个遗址,而且还体现着中国考古学在当时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发掘结果是“比较西阴村全体的遗存与安特生所分的六期,那西阴村的遗存最接近于仰韶期”。杨建芳1962年提出仰韶文化“西阴村类型”的概念,1993年张忠培将其命名为“西阴文化”。1994年10、11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工作,发现了多个时期的文化遗存,认为这是山西南部仰韶中期的中心之一。

  西阴遗址的首次发掘不仅出土了大量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而且遗址中出土的蚕茧也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争议。

  西阴出土的蚕茧,李济非常重视,还请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看过。1928年又将这件蚕茧带到美国,专家们也鉴定为家蚕老祖先,后来李济在多本论著中都提到过,但也有人质疑。

  2019、2020年,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工作站等单位联合对夏县师村遗址进行了调查与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其中就发现了距今6000年前4枚仰韶早期的石雕蚕蛹,这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石雕蚕蛹形象。

  田建文说,石雕蚕蛹的发现不但是仰韶早期养蚕和丝绸起源的重要线索,也给西阴蚕茧的出土提供值得信赖的空间。

  豫西的仰韶村、晋南的西阴村都位于陕晋豫交界的仰韶文化核心区域。西阴村所在山西南部,由于池盐和交通两项优势,历史时期处于华北平原大都洛阳和黄土高原重镇西安的连接线上,决定了远古时期西阴文化的形成和在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中的地位。也凸现出保护西阴村遗址、研究西阴文化的重要性。

编辑:陈梦伊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