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 正青春丨千方在胸的“流量”担当
编者按:
传承发展中医药,青年中医人使命在肩。他们朝气蓬勃,潜力无限;他们在通往优秀医生的成长路上披荆斩棘,渐成群星闪耀之势。
在“五一”劳动节前夕,本报记者走近一批青年中医人,听他们讲述自己与中医药结缘的故事,发掘他们的“绝招”和“闪光点”。
河南日报记者 曹萍
“我的目标是推动全民学中医,让更多人了解中医、热爱中医,让传统中医药文化真正深入人心。”
俗话说“中医越老越吃香”,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80后”中医师臧云彩却是个例外。他虽然刚40出头,“粉丝”却很多,是青年中医界有实力的“流量”担当。
每次坐诊,在臧云彩的诊室门口,病人早早就排起了长队。“我等了快一个月才挂上号。”“臧大夫每次开的药没几样、也不贵,但效果很好。”病人候诊时相互聊了起来,其间夹杂着各地口音。
找臧云彩看病的人不仅来自河南,疫情之前还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一上午得看六七十人,一年门诊近2万人次,很多患者都成了老熟人。”4月29日,臧云彩笑着说。
让病人信赖一位年轻人并不容易,臧云彩的“火热”背后是坚持20多年对中医经典的潜心钻研,是跟随多位名师博采众长后的厚积薄发。
臧云彩在读高中时与中医结缘,高考时如愿进入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在学校,他被戏称为“背书疯子”。“当时除了上课就是背诵经典,只有熟读会背才能更好地理解应用。”臧云彩说。如今,《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他都倒背如流,肚子里更是装了1000多个药方。
大学期间,臧云彩开始跟随国医大师张磊学习。毕业后,他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考研或是找工作,而是选择继续跟师学习。张磊出诊时,他就坐在旁边写病历,一写就是三年;后来,他还曾一个人跑到山西,跟着中医名家李可学习,在县城的小宾馆住了三个月。
深厚的中医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积累,让臧云彩对各类病症的把握愈加老到。从上学时给家人、朋友开药,到后来总有熟人介绍病人来,再到坐诊后的一号难求,臧云彩的医术随着口口相传而声名远播。
除了看病,臧云彩还在河南中医药大学任教,在当年自己学习的地方带着更年轻的孩子们探索中医。
在臧云彩看来,传播中医文化,阵地不仅仅是在中医院校,更应该面向全社会。他编辑整理了《仲景方歌方症速记手册》,还在整理一系列的中医及中华传统经典读物诵读本。
“下半辈子除了给更多病人看好病,我的目标是推动全民学中医,让更多人了解中医、热爱中医,让传统中医药文化真正深入人心。”传承中医药文化,臧云彩自觉任重而道远。
相关推荐
编辑:王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