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市场份额超八成,河南酸辣粉强势出圈 | 探访河南酸辣粉①
编者按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作为食品工业大省的河南,不仅有“国人粮仓”“世人餐桌”名片,在“酸辣粉”细分领域也强势出圈。
河南省食品工业协会统计显示,全国80%以上酸辣粉是“河南造”,目前河南以酸辣粉为主导的食品企业50多家,已经形成了酸辣粉的原料种植、加工、配料、设备、包装全产业的发展链条,构成百亿级的食品产业。
河南酸辣粉产业发展背后,有哪些驱动要素?河南有哪些酸辣粉重点企业,发展如何?即日起,在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下,大河财立方联合河南省食品工业协会联合推出“探访河南酸辣粉”系列报道,聚焦河南酸辣粉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吴春波 段伟朵)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南粉、北面在美食版图“划江而治”,各有翘楚。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直播带货兴起,南北地域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正如许多北方人不知不觉之间就成了“嗦粉”的拥趸。河南,由于具备红薯种植、加工产业优势,也在不知不觉间借助互联网的东风,铸就了一个“酸辣粉”的江湖。那碗让你根本停不下来的网红速食酸辣粉,可能并不来自南方,而是来自河南。
据了解,酸辣粉虽然起源于四川、重庆,但是在河南被发展壮大。自2018年以来,河南酸辣粉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当前河南酸辣粉已经占据全国大多数市场份额。河南酸辣粉产业作为全国食品行业的新势力,正在百亿产业基础上树立更高目标,打造品牌,形成产业新优势。
连日来,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调查发现,河南已经形成部分酸辣粉类头部企业,有些日出货量基本稳定在10万箱以上;在酸辣粉方便食品产业链上,河南食品产业链已开始全面发力,其中一些企业占据了粉类食品的关键环。但与此同时,也存在市场集中度不高现象,存在小散乱现象,亟待出台行业标准,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河南产酸辣粉迅速出圈
有企业日出货量超10万箱
2016年,随着互联网直播带货兴起,柳州螺蛳粉在网上迅速爆火, 此后不久,各种各样的粉类方便食品借势“暴走”,从街头巷尾餐厅走向网络和便利店,在社群营销和直播带货的加持下,酸辣粉在2018年下半年迎来属于自己的风口。根据《2019淘宝吃货大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线上酸辣粉消费人数达到1000万,其中人数增速高达113%。
纳食科技推出的《速食酸辣粉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新消费势力强势崛起,为速食酸辣粉行业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成就了两家年产值在十亿以上的头部企业:嗨吃家、食族人。
这些消费背后,“河南造”的力量,不可小觑。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获悉,从2018年开始,随着社群营销、直播带货等渠道的崛起,河南迅速成为国内酸辣粉方便食品的主要“基地”,“嗨吃家”“食族人”“豫道”“和寨”等河南品牌快速变身方便食品界新势力。
其中,来自河南的“食族人”酸辣粉产品高居2018年淘宝线上订单量冠军。两年后,“食族人”赢得了资本的青睐,并在2020年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众晖资本,青岭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另一网红酸辣粉——“嗨吃家”在网上爆火后,各种仿品争相出现,“嗨吃家”三个字一度成为酸辣粉的代名词。
“目前公司产品日出货量数万箱,并持续增长,除了供应国内线上、线下需求,也向海外出口。”国内酸辣粉头部企业嗨吃家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正强告诉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与此同时,在河南信阳息县,河南豫道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豫道农业)旗下的“豫道”品牌酸辣粉日出货量也达到3万箱,成为多家快递公司在当地的大客户。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不少河南酸辣粉头部企业的日出货量都超过万箱,部分头部企业日出货量超过10万箱。
在线下,不少河南粉类食品也占据了超市的显眼位置。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获悉,目前河南主要的酸辣粉品牌均已实现海外出口。“嗨吃家”“食族人”等酸辣粉头部品牌的全国线下网点均数以万计。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获悉,为最大限度满足电商板块的市场需求,“嗨吃家”围绕京东商城在全国设立了多个“本地仓”,实现京东商城订单次日可达。
产业链日趋成熟
代工厂“势力”快速崛起
河南产酸辣粉借势在社群营销和直播带货快速崛起背后,河南省相对成熟的方便食品产业链生态再次引起关注,面对新兴的消费趋势,这一生态展示了强劲的生命力。
“目前河南省粉类方便食品产业链生态已相对成熟,且不同产业链企业的专业化分工也越来精细。”河南省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振杰表示,在红薯粉条粉饼、料包、酱包、产品包装和销售终端等方面,相应的企业都已经快速崛起,并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在料包生产环节,河南新郑的郑州烹小鲜食品有限公司同样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不少粉类食品品牌的调味料料包重要供应商。
在粉类食品代工环节,随着酸辣粉成为食品行业新宠,位于河南通许的河南丽星亿源也逐步成为国内粉类方便食品领域的“富士康”,除了生产自有品牌酸辣粉,也为国内多家知名酸辣粉品牌提供代工服务。
“强大的粉类机械研发能力,让丽星亿源在酸辣粉生产方面拥有更多优势,良好的品控能力,则为公司赢得了更多中高端酸辣粉产品代工订单。”丽星亿源总经理宗国强表示,随着需求量不断增加,丽星亿源也相继投建了第二个、第三个食品生产工厂,2019年和2020年,两个工厂相继投产运行,三个厂区共有15条方便粉丝生产线、6条面制品生产线和46条包装线。
“目前公司的4号车间正在加快建设,计划今年五一投产,新车间可使用面积达到21700平方米,在行业中是比较大的非油炸类方便食品生产车间。”河南豫道农业董事长赵豪表示,新产能的投入,将有效提振公司酸辣粉等食品的产量,有效支撑公司未来几年的发展。“河南豫道已在积极对接中介机构,完善公司管控体系,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力争早日成为中国红薯产业第一股。”
风起之前
嗅觉灵敏的产业资本快速集结
河南酸辣粉产业崛起,与河南省在食品工业领域完善的产业链息息相关。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发现,在酸辣粉市场2018年下半年迅速崛起之前,河南相关产业链上的产业资本已开始向酸辣粉领域集结。
例如,丽星亿源本是一家机械制造企业,主要生产淀粉深加工机械设备,靠着研发驱动,该公司用于水晶粉丝自动化生产设备市场份额超过八成。后来,该公司也利用自己产业链上的优势,专门生产优质水晶粉丝和对外出售。
“2015年,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丽星亿源投资建设了第一条酸辣粉生产线。”宗国强告诉记者,在此之前,公司生产的水晶粉丝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0%。
这一年,为响应国家返乡创业号召,在郑州创业多年的赵豪回到老家息县,决定瞄准当地特产红薯做文章。他创立的河南豫道,依托河南省农科院、江南大学的研发力量,逐步搭建了从红薯种植、初加工到酸辣粉等下游的整个产业链条。
这一年,封丘县和寨村的陈庆宝和他掌舵的河南省和寨村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向酸辣粉进军,“和寨”牌酸辣粉诞生。
2017年,“嗨吃家”品牌创始人张顺心和赵纪如去重庆考察项目,当地特色小吃酸辣粉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一个做酸辣粉产业的设想逐步成型。经过深入的调研和反复研发,依托已经成熟的河南代工产业链优势,“嗨吃家”酸辣粉正式诞生。
纳食科技的《速食酸辣粉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在全国切入酸辣粉赛道的企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资本类型:专业型生产企业(如嗨吃家、食族人、光友等)、方便食品生产企业(如白象、海底捞、焦作温县恋圆等)、网红电商品牌企业(如李子柒、三只松鼠、莫小仙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如农产品加工企业信阳息县豫道食品、洛阳汝州东都实业、粉丝设备生产企业开封丽星等)。
酸辣粉为何“选择”河南?
天时、地利、人和
酸辣粉并非河南特产,河南产的酸辣粉却借助互联网卖遍了全国。为什么是河南?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酸辣粉“选择”河南,抑或是河南选择“酸辣粉”,并非偶然。
红薯粉条,是河南省最传统的特色食材之一。不少河南本地特色食品,都少不了粉条的身影。比如郑州的烩面,洛阳的豆腐汤、炸丸子,安阳的扁粉菜,濮阳的壮馍等,都少不了一撮粉条的点缀,筋道的粉条搭配着各种鲜香,堪称“灵魂一击”。而河南种红薯的传统,则更为直观地出现在民谣、戏曲中。早年间,河南农村地区曾流传着“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的俗语;豫剧《七品芝麻官》则留下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经典唱词。到了如今,每到冬季,不少农村家庭还有制粉条的习俗;洛阳市汝阳县则连续多年举办红薯擂台赛,提出了打造“中国红薯第一县”的口号。
采访中,“和寨”牌酸辣粉负责人告诉记者,和寨村地处黄河滩区附近,昼夜温差大,适合种植红薯,良好的自然条件禀赋,也让当地的红薯粉条和粉丝连续出口海外多个国家。
“我的家乡地处豫北浅山区,纯手工红薯粉条是当地一大特色。去年,裴寨村创办的红薯酸辣粉生产企业实现产值4.5亿元。”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裴春亮告诉记者,每5公斤红薯可制得1公斤红薯淀粉,可加工出12碗酸辣粉,价值96元,其增值幅度达20倍。
有了天时、地利,更需要人和。
河南作为有近1亿人口的农业大省,发展食品工业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发展食品工业,河南具备农产品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强、区位优势突出等优势,诞生了牧原、双汇、三全等一大批知名品牌,探索走出了从“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人餐桌”的提质增效之路。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上述产业链上不同端口切入的企业,还有相当部分方便食品企业,也搭上粉类方便食品崛起的快车,切入酸辣粉市场。其中,以生产辣条闻名的卫龙食品2019年年初推出桶装酸辣粉,包装秉承一贯的简洁、网红风;主打方便面的白象食品也于前几年推出酸辣粉等系列创新产品。
如何做大河南酸辣粉
业内建议定“标准”,专家建议打造品牌影响力
如何看待酸辣粉食品的市场潜力,不少河南企业更喜欢对标方便面和柳州螺蛳粉。光大证券研报显示,2020年度,中国方便面市场规模已达到1094.7亿元;根据柳州市商务局数据,2021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达到501.6亿元。
年轻人为国内方便食品消费的主力军。根据CBNData消费大数据统计,2020年,85后、90后及95后贡献了方便食品总销售额的六成,95后及00后增长显著,销售额增幅超过100%。
新的消费场景下,河南酸辣粉食品如何快速发展?
“过去几年中,模式创新和产品再创新高,成为河南粉类食品崛起的关键。”陈振杰表示,而要在未来做大做强,河南粉类食品企业就需要在发展中持续升级,在修炼好“内功”的同时,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升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相比方便面巨头动辄数百亿元的销售规模,目前河南酸辣粉食品企业仍处在发展初期。”赵豪表示,建议对标柳州螺蛳粉,引导河南省包括“酸辣粉”在内的粉类企业抱团发展,联合起来互通有无,提升河南“酸辣粉”的市场规模,打造河南粉类食品品牌影响力。
此外,赵豪还建议,政策层面,河南省相关部门应加紧与企业沟通,加快制定“酸辣粉”行业标准,促进河南酸辣粉行业自动化水平的提升,打造河南在酸辣粉领域的独特优势。
赵正强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河南省需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产业发展,带动本省粉工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生产,让红薯粉从粗犷发展过渡到高质量发展”。
“在样板基地、示范品牌、人才培养等方面推出系统的政策和制度,全方位保障红薯粉产业发展。”赵正强建议,河南省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和把关流程,严格监督企业生产,确保质量稳定过关。同时大力推动原材料种植和二次加工,让粉丝制造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河南一家酸辣粉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河南酸辣粉方便食品发展迅速,但要在这个赛道真正做起来,就必须发展出行业的引领者和规模化企业,带动整个行业发展。
“如果相关企业的规模上不去,企业就会在转型升级和产品创新方面受到诸多限制。”上述人士表示,没有规模,企业的品牌效应打造也十分困难,细分行业的领导者品牌是一面旗帜,真正带动整个细分行业塑造影响力,在与替代品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编辑:张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