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河南 | 郑州上线“金融超市”服务中小微企业
新华社客户端郑州11月30日电(记者刘怀丕、韩佳诺)11月30日,郑州推出的“金融超市”——“郑好融”正式上线,为中小微企业搭建起线上融资直通车平台。
打造永不歇业的“金融超市”
受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为帮助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难关,加速复工复市,郑州市举多方之力推出“郑好融”。
作为普惠性金融平台,“郑好融”就像一个永不歇业的“金融超市”,一头连着广大市场主体,一头连着众多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可以让银行和企业直接沟通,让金融惠企政策第一时间直达企业、惠及企业发展,也能让金融扶持政策发挥最大效能。
中小微企业主或个体工商户可登陆“郑好办”,关联法人身份后,进入“郑好融”专区,通过首页可快捷进入纾困专区、中小微企业专区、个体工商户专区检索适合的产品,根据自己意愿便捷地进行银行融资产品线上申请,对应银行在评估后会进行申请处理和沟通反馈。
“郑好融”从2021年7月开始试运行,截至上线当天,平台已吸引9.5万家用户注册,收到各类金融产品融资申请2.4万笔。解决实际需求6964个,授信金额超199.5亿元。35家金融机构入驻,已发布金融产品178款,涵盖个人经营贷、企业普惠贷款、信用贷、抵押贷等全场景普惠产品。
“郑好融”平台还联合郑州市科技局、商务局等相关部门,针对科技型、外贸型中小微企业推出针对性政策性金融产品;打通“商鼎分”“普惠通”,构建郑州融资信用服务生态圈。
业内人士表示,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以低成本的信息化手段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郑好融”迈出了重要一步。
为中小微企业送来“及时雨”
作为首批“郑好融”平台对接金融机构,中原银行已在平台上线抗疫复工贷、永续贷、商易贷、科技贷和专精特新贷等多款融资产品。其中,抗疫复工贷纯信用、纯线上、低利率定向服务受疫情影响的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主,单户最高授信30万元。
郑州银行在“郑好融”平台上线了6款产品。其中,以“惠商贷(抗疫版)”为代表的金融产品,聚焦广大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融资需求,具有“线上化、纯信用、低利率、循环使用”的特点。
郑州农商银行制定了专项纾困信贷产品——“抗疫快贷”,该产品准入门槛较低,专门助力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纾困解难。“抗疫快贷”最高额度30万元,年利率低至3.85%,由担保公司提供保证担保,保费全部由郑州农商行承担。
设立应急转贷资金、风险补偿准备金、贴息贷款资金……郑州市金融局相关负责人说,为了充分调动金融机构入驻“郑好融”平台积极性,打通金融惠企政策“最后一公里”,郑州市建立了多层次风险缓释机制。比如,联合郑州市财政局设立规模5亿元的应急转贷资金,区县配套资金4.6亿元,可通过平台提供线上申请;联合郑州市科技局、商务局、人社局等多部门设立风险补偿准备金、贴息贷款资金。
郑州市一位银行业务负责人说,我们的金融产品登陆“郑好融”,方便企业随时查看,是真正意义上的政策直达企业。与此同时,政府的扶持和保障政策,让我们吃了定心丸,也让我们的金融产品更有吸引力。
多措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郑州市金融局相关负责人说,为帮助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冲击,郑州想办法、订措施,多管齐下,在金融上已重点从“增量、扩面、降价、提质、纾困”五方面着手。
用好普惠小微贷款货币政策工具,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截至10月末,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721亿元,占全省的31.55%,较年初增长16.37%,高于各项贷款增速9.53个百分点。
开展线上线下融资对接活动,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截至10月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户数达到38万户,较年初新增4万户,占全省的21.36%。
开展减费让利专项行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全市普惠小微贷款利率4.72%,较年初下降0.53个百分点。
提高信用贷款占比,加大小微企业融资供给。全市小微企业信用贷余额1317亿元,较年初增加366亿元,占小微企业贷款的18.16%。
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等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全市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落地2.81亿元,政银担模式落地4527.2万元,免收担保费用67.91万元。
“由于本轮新冠疫情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民营中小微企业现金流受到产销两头挤兑,生产经营压力大增,加上原材料成本上升、应收账款回款困难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广大中小微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普遍面临资金紧张的情况,迫切需要便捷、高效、普惠的融资渠道。”郑州市产业园区商会会长时晓莉说,相信有了这个普惠金融平台和政府的综合金融举措,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定能得到有效缓解。
编辑: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