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院士专家齐聚漯河 为预制菜产业发展“把脉问诊”
大河网讯 “科技创新,赋能健康美味预制菜。” 5月16—17日,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河南省科协、漯河市政府联合主办的2023中国(漯河)食品及食品机械产业技术发展大会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漯河拉开帷幕。
会议升级 助力漯河抢占预制菜产业新赛道
漯河是首家中国食品名城,食品产业是主导产业,产品涵盖18大类、5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形成了双汇发展、卫龙食品、南街村等头部引领,中粮等15家世界500强和亲亲食品等9家全国全省百强、7000余家食品企业的生机勃勃发展格局,食品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成为全省万亿食品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
围绕助力漯河食品及食品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漯河市科协连续5年成功举办“科创中原”一市一品产业技术发展大会,打造招才引智、招商引资、政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平台,加快推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努力打造“科创中原”样板间。2023年,中国(漯河)食品及食品机械产业技术发展大会首次被中国科协确定为“年度全国重要学术会议”。
漯河市市长黄钫在开幕式上致辞
漯河市市长黄钫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此次大会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省科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联合漯河搭建的双招双引、产学研融合的综合服务平台,今年被中国科协确定为“2023年度全国重要学术会议”,这是食品企业与专家交流的难得机遇,也为漯河借力借智推动食品及食品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
河南省科协为漯河市颁授“科创中原”试点城市牌匾
河南省科协主席吕国范指出,近年来,漯河在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今年又成功入选首批“科创中原”试点城市。省科协愿与漯河市一道,进一步加强与全国学会、院士专家联系合作,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品牌打造,助力构建产业链、市场链、价值链完整匹配的现代食品产业发展体系,推动漯河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食品名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新贡献。
服务升级 食品院士专家为企业发展把脉定向
目前预制菜产业产值高、增速快,预计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逐梦预制菜万亿级“蓝海”,应明确预制菜的产品属性,加强市场监管,加快技术和装备创新,提升预制菜加工技术水平,精准定位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在5月17日上午举办的2023中国(漯河)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江苏大学食品物理加工研究院院长马海乐教授,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张德权研究员,广东省预制菜专班、南方农村报预制菜负责人阮定国主任,浙江大学周建伟教授分别围绕“科技创新赋能健康美味预制菜”主题作主旨报告,为预制菜产业发展把脉支招。
自2019年以来,漯河市科协坚持以高端智力赋能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以前沿视角精准描画产业发展路线,在食博会期间积极举办“一市一品”食品及食品机械产业技术发展大会,先后邀请到中国工程院孙宝国院士、任发政院士、陈坚院士、朱蓓薇院士、马海乐院士等参会作主旨报告,让本土企业在“家门口”了解产业前沿科技,把握未来市场发展方向。今年食博会期间,更是会聚了庞国芳院士、孙宝国院士、任发政院士、单杨院士、谢明勇院士等11位院士在内的130多位专家教授莅临漯河,深入双汇、卫龙、中原食品实验室等企业及科创平台开展“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为漯河食品产业尤其是预制菜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开出良方。
同时,在产业大会期间,市科协汇编发布了中国农科院、四川大学、江南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大连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及院士专家团队可转化科技成果200多项,精准服务企业应用转化。漯河市食品工业协会发布了《预制菜佛跳墙》和《预制菜梅菜扣肉》两项团体标准,为企业抢“鲜”入局预制菜产业赛道加油护航。
规模升级 助力延展完善预制菜产业发展链条
在本届产业技术发展大会上,漯河市科协协助举办了第二十届漯河食博会食品加工机械展会,来自全国各地的130多家食品包装及机械生产企业参展,推介企业知名品牌商品和创新产品,吸引了众多食品经销商前来洽谈合作、共谋发展。通过众多食品机械企业齐聚,实现产业互补,为完善食品产业发展所需的智能装备产业链提供支持。
大会开幕式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左晓卫,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秘书长李剑,漯河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李志辉上台签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省(区)市学会协同创新基地合作协议》。这是漯河市科协围绕服务漯河食品及食品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牵线搭建的又一家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
李志辉表示,下一步,市科协将继续围绕漯河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与全国学会、域外高校、科研院所及院士专家团队的对接合作,努力会聚更多创新资源优势,为推动漯河现代化食品名城和创新之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田明杰/文图)
编辑:祝萍 审核 :孙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