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卫星看“南水” 润民十年间丨2018年以来,辉县市地下水位上升4.6米 消失18年后,“百泉喷涌”美景再现

2024-09-23大河网-河南日报

辉县市共海省级湿地公园里白鹭正在翩翩起舞。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灿 摄

2014年10月25日,因干旱缺水,辉县市共海省级湿地公园水域面积严重萎缩。 (图片来源:高分湖北中心)

2024年3月7日,引入“南水”后,辉县市共海省级湿地公园碧波荡漾,美景复还。 (图片来源:高分湖北中心)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余宽宏 刘汉泽 张灿 本报记者 赵振杰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亚伟

  “百泉湖又活了!”在河南新乡辉县市,说起生态变化,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百泉湖成于商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百泉湖间歇性干涸。至2003年“昙花一现”后,再无泉眼冒水。

  “南水”来到辉县市后,居民吃水有了保障。当地按计划压采地下水,地下水位止跌回升。2021年,百泉湖再现“百泉喷涌”的美景。

  9月中旬,采访组走进辉县市,聆听这里有关水的故事:百泉复涌、村民复种水稻、采煤塌陷区成湿地公园……

  400多个泉眼复涌

  “越来越多的鸟儿在这里繁衍生息。”这两年,百泉湖成了辉县市摄影爱好者韩修平的“拍鸟基地”。

  百泉湖因湖底遍布泉眼而得名,景区有着目前河南省规模最大、保护最好的古园林建筑群,素有“中州颐和园”“北国小西湖”的美誉。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百泉湖开始间歇性干涸,有时长达数年,湖中心被用来举办杂技表演和马术表演。”辉县市水利局百泉灌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张延忠说。

  2018年4月,辉县市启动了百泉湖修复及引水工程,共修复安装泉眼400多个。2020年,该市引“南水”入百泉湖,累计生态补水130万立方米。

  2021年7月23日下午,在景区游玩的市民发现,干涸的百泉开始复涌了,“珍珠泉”“百门泉”“搠刀泉”“涌金泉”等泉眼逐渐重现,消失了18年的“百泉喷涌”胜景重现。

  “百泉复涌的原因尚无定论,但地下水位抬升是最大的原因。”张延忠说,“南水”的到来,让地下水开采量直线下降,地下水位持续上升。

  百泉湖有水和无水的风景天差地别,游客们游湖观景,鉴赏景区内的350余块碑刻,百泉湖因“南水”活了,也火了。

  20多年后又闻稻花香

  “这就是我们辉县香稻,在古代可是贡米……”近日,一段小视频在辉县微信群中传开。

  视频的拍摄者是辉县市胡桥街道所可楼村党支部委员熊保山,他和种粮大户张玉臣查看水稻长势后,忍不住拍下水稻随风起浪的“丰”景。

  这片稻田是当地的“网红打卡地”,吸引了大量的“城里人”来游玩。

  辉县县志记载,当地种植水稻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中期,并从北宋开始成为“贡品”。

  “以前,我们种水稻既可以用泉水灌溉,也可以用河水灌溉。”说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场景,熊保山的眼里闪着亮光。

  百泉河断流后,村里的泉水也逐渐干涸,过度依赖地下水灌溉导致水稻种植成本越来越高。1998年之后,“贡稻”几乎消失,偶尔有人种上几亩,也是经常干旱,收成不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开始对辉县进行生态补水,让当地村民延种水稻的梦想成真了。据辉县市水利部门统计,2018年以来,辉县市地下水水位上涨了4.6米,河湖生态功能逐步恢复。

  2022年,辉县市永顺种植专业合作社尝试种下50亩水稻,秋天大获丰收。尝到甜头后,合作社今年把水稻的种植面积扩大到250亩。周边的请下佛、刘小庄、三小营、九圣营等村也跟着种起了水稻。

  采煤塌陷区成省级湿地公园

  9月9日下午,记者走进辉县市共海省级湿地公园。广阔的湖面上,白鹭与野鸭齐飞,岸边的浅水区里长满了荷花、芦蒲等水生植物,不少游客在湖边垂钓和游玩,丝毫看不出来这里曾是采矿塌陷区。

  情水湾码头一家农家乐里,正在忙碌的小罗召村村民陈培海告诉记者:“今天生意还不错,节假日的时候来游玩的人更多。”

  据陈培海回忆,眼前的这片水域,以前都是耕地,后来因为采煤造成塌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的水面越来越大,把矿坑连成一片,形成了现在的风景。

  “近年来,这里开展省级湿地公园建设试点工作,目前已有5000多亩湖泊。”赵固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郝政伟说,湿地公园建好后,“绿水青山”将为群众带来更多“金山银山”。

编辑:赵地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