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南水北调·十年十人丨青年支书 青春飞扬

2024-12-12大河网-河南日报

昔日的上寨村一隅。 淅川丹江移民民俗博物馆供图

如今的上寨移民新村。 范军培 摄

刘洋

  河南日报记者 阙爱民 王平 李晓舒

  进入冬月,豫中的天气越发清冷,北风裹挟着落叶,飘过襄城县双庙乡上寨移民新村里宽敞的街道。

  12月2日,辰时一到,村里的大喇叭就像往常一样,唤醒了新的一天。

  “老乡们,说个通知啊。”喇叭中那个清脆响亮的声音难掩激动,“今年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10周年,老家的领导带着淅川县曲剧团来慰问咱了。过一会儿9点钟,还在村委会广场上,大家带着凳子来啊——”

  这个大嗓门的妞儿,是上寨村的“小支书”,名叫刘洋。说她小,是因为她家在村里辈分小,还因为她今年才26岁,却已经当村党支部书记4年了。

  年纪轻轻,凭啥能当支书?“也许是我总有使不完的劲儿吧。”刘洋说。

  铆足“虎”劲儿,丹江边走出女支书

  刘洋属虎,人也有点“虎”。小时候在淅川县滔河乡老家时,上树摘果子,下地挖红薯,脾气上来敢跟比自己个子高的男孩儿干架。9岁那年,父母带着刘洋和弟弟,坐着大巴越过石头桥,钻过“娘娘洞”,翻过“雷锋崖”,顺着山路晃荡了半日,到淅川县城打工。第一次走出大山,刘洋爱上了跳舞,一身“虎”劲儿总算有了正用处。

  2010年移民大搬迁,她跟随移民大军,从淅川县“跳”到了襄城县,14岁领舞移民新村广场舞队;又从上学“跳”到上班,她在襄城县一家私立学校,从舞蹈老师干到了校党支部副书记。

  这样自在悠闲的舞蹈人生,却在2021年改变了。

  上寨村党支部书记已调走近一年,村里一时没有了当家人。可村干部收入低,年轻人出去打工不想回来,老党员又不愿“执事儿”。谁来当支书?大家犯了难。

  “问问刘洋,这小妞有劲头,村里情况也熟悉。”广场舞队里的两位婶子,“撺掇”着刘洋回来。

  有人欢喜,也有人忧。2021年1月,在村党支部党员大会上,针对刘洋的年龄起了争议:“年纪轻轻的,还是个女娃,她懂个啥?”“就是年轻人才有想法哩!”“要干也中,年底得给俺汇报,看这一年都干了点啥”……

  本来还在犹豫的刘洋,听不得别人的嘲讽话,“虎”劲儿一下子就上来了:“中!我干!广场舞比赛每年我还能挣2000元哩。政府给咱移民恁好的政策,还怕挣不来钱?今年就挣个5万元试试!”

  立完军令状,可没有后悔药,刘洋说干就干起来。

  起初,她想把广东的一个电子配件项目引进来,迫不及待就带着村“两委”班子去了广东。可来回奔波了近俩月,刘洋才发现,村里并不具备上马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条件。

  她冷静下来,仔细研究分析国家各种支持农村发展的政策。最终光伏发电项目吸引了她,节能环保不占地,弥补了移民村没有建设用地的缺陷,且一次投入,可多年收益。

  2021年6月,刘洋申请移民后扶资金60万元,在村里公共闲置屋顶铺设100来块光伏发电板作为一期投资项目,当年并网发电。年底一算账,还真就收入了近5万元,这可是上寨村掘来的“第一桶金”啊!

  心怀柔劲儿,奇思妙想快融入

  开了个好头儿,刘洋有了信心。但是村里工作千头万绪,接下来该往哪儿使劲儿,还得听听群众咋说。

  群众代表大会上,她真诚地说:“大家有啥想法,都可以来村委会找我说说啊。”

  谁知过了三天,只有一个人去找她,还是路过借卫生纸的。

  “这明显是不信任我呗。”刘洋琢磨,光坐屋里不中,这“办公室”得搬!

  于是,她拎上一兜瓜子,村头街尾,哪儿人多往哪儿钻,婶啊奶啊地一叫,就此打入妇女“情报中心”,唠嗑中就把村里情况摸了个遍。

  “一个女主人基本能管住家里三代人。”刘洋说,跟妇女同志“玩”得转,工作就好开展。“妇女巾帼队”就是在这基础上成立的。

  这支上寨村的明星队,啥都管。人居环境整治那阵子,刘洋每天领着队伍,扛着扫帚,拿着喇叭,沿街宣传:“家乱不进财,家脏不来福。”村里村外,很快干净整洁起来;遇到村民争地边、修闸铺路卡壳、家庭闹矛盾……但凡有做不通的工作,只要“妇女巾帼队”一出马,万事皆安。

  村里的“好婆婆”“好媳妇”,也一年比一年多起来,大家你谦我让,互爱和睦的好村风渐次形成。

  村民也开始把刘洋当成了自己人:“小支书,女贞树光落籽儿,换成桂花树吧?”“小支书,今年过年咱宰个年猪,每家炒一个菜,到村委会广场开百家宴吧?”……这一声声的“小支书”,语气中少了质疑,多了亲昵。

  看到这些美好变化,刘洋想记录下来。于是,她开设抖音号“@98年支书刘洋”,随手拍摄工作日常和趣事感悟。在这里,能看到刘洋的更多面:下地割麦,皮肤被麦芒刺得红肿过敏;浑身湿透,冒着疾风骤雨检查排水设施;略施粉黛,在绚烂春花里跳舞高歌……不管哪一面,都真实而自然。渐渐地,她拥有了30多万粉丝,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村支书”。

  保持韧劲儿,小步快跑振兴路

  俗话说,人红是非多。有网友说她不务正业,但更多的是赞扬她为了上寨村发展尽心尽力、一路追随的“云村民”,就连“财神”也主动来敲门。

  2022年年初,一家艾产品制作企业找上门来,提出让上寨村合作入股。刘洋一听连连摆手:“俺村可没有钱。”

  “不用出钱,出你一个人就中。”

  不出一分钱,还能入股分红,这样的好事儿刘洋赶忙答应下来。

  没想到,第一次直播就出了“乱子”。因为缺乏经验,刚开播半个多小时,刘洋就被违规警告好几次,正发蒙时,十几万元的艾条库存被抢空了。刘洋又惊又喜,手忙脚乱地组织乡亲们连夜打包发货。她也因此“一炮而红”。

  从此后,辣椒、红薯、花椒、桑叶茶等,十里八乡的特色农产品都瞄上了她,全国各地的村党支部书记也向她讨教。刘洋顺势建立了“带货群”,丰富产品供应链,拓展本地农产品销路。

  同一年,上寨村建起了助农直播基地。今年年底,双庙乡助农直播基地在上寨村建成。刘洋向新农人们发出了邀请:人人都可来直播带货,场地免费,培训免费。刘洋说:“把俺村打造成‘网红村’,乡亲们的财气就会越聚越多。”

  刘洋天天掰着指头算:从淅川搬来时分得的1146亩地,有700多亩流转给了种植大户,村民每亩可收租金1000元,若在地里干活,每天还有七八十元的工资;在附近鞋厂、电子厂工作的有80来人,每人每月收入少说也有两三千元……

  还能咋挣钱?思来想去,刘洋决定“借地生金”。

  2023年,刘洋用村集体资金4000元租了邻村4亩地,申请了移民后扶资金建厂房,再将厂房租赁给一家箱包厂,每年收取租金5万元,并且签下了直播带货的合同。仅这一个项目,村里就可收取租金、薪金和佣金3份钱!

  这个路子稳!刘洋越干越上劲儿,今年又申请了建设服装加工厂和零食加工厂两笔移民后扶资金。“落地后村集体收入每年还将增加10万元。等项目稳定了,我们会组织村民入股,争取家家有分红。”刘洋期待地说。

  为了产业的可持续,刘洋可谓是精打细算:把村集体收入分成3份,30%用作招商、办企业的再投资,30%用于村里慰问和精神文明建设,剩下的40%放到账上,留作储备资金。

  “我刚上任时,村集体收入是零,这几年收益连年增加,今年预估在23万元左右。”刘洋自信满满。

  褪去稚嫩,日渐成熟。双庙乡党委书记郎晓豪说,有刘洋这样年轻有为、激情四射的当家人引领,上寨人一定会在增收、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稳。

  记者手记

  这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河南日报记者 阙爱民

  采访移民新村,我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的。

  12年前,河南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4年大移民任务。我现场见证了移民搬迁时的那种彷徨杂乱、那种难舍难分,也见证了浩浩荡荡移民迁安大军的义无反顾。16万余名库区移民初到新家的迷茫,让人不免对他们未来的生活感到担忧。

  如今,“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润泽北国,这些为国家重大工程作出牺牲的乡亲们,他们到底生活得怎么样?

  走进上寨移民村的那一刻,让我这颗悬着的心落了地。

  2021年,有着安逸生活的小姑娘刘洋,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回村竞选做了“当家人”。

  新的村“两委”班子重团结、有活力、讲科学,给村庄发展带来朝气蓬勃的新气象。

  极具亲和力的刘洋,与乡亲们打成一片,环境综合整治、化解邻里纠纷、基础设施建设等乡村治理工作,每一样都处置得井井有条。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精神状态也为之一振,新村亮丽的模样逐渐显示出来。

  尤其在产业发展上,他们研究国家移民政策,对接村里实际,从无到有、从杂乱到稳步推进,村集体收入芝麻开花节节高。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开始有人想回来创业了。

  上寨村在全省208个移民新村里,并不是发展最好最棒的,但在这个村庄采访,让我感受到的,是村里充满着青春、激情、向上的气息,是一步一个台阶变亮变好的趋势,是一个充满发展活力、充满希望的移民新村。

  上寨移民新村的发展变化,有国家政策的扶持,也是河南青年在乡村振兴这个大舞台上特有精神气质的展现。

  希望在每一个村落里,都有这样年轻的身影。

编辑:王晓颖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