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理论座谈会召开
12月16日,由人民日报社和中共江苏省委共同主办的“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理论座谈会在南京召开。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人民日报社总编辑陈建文出席座谈会并致辞。
信长星代表江苏省委感谢中宣部和人民日报社长期以来对江苏工作的有力指导,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对江苏发展的关心关注。在重温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后,信长星说,总书记多次结合江苏实践阐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思考和前瞻谋划,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饱含着对江苏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落实好,以扎实工作一步一步将宏伟蓝图变为美丽实景。十年来,“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苏的生动实践。展望未来,我们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按照“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要求,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努力让江苏成为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成果的重要窗口。真诚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继续把江苏作为研究样本,为我们提供更多真知灼见。
陈建文致辞时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的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地区各领域各方面协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江苏牢牢把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在“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上展现了新担当新作为,对全国发展大局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这些丰硕成果,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在江苏大地的生动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理力量的鲜活例证,有示范引领作用。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始终把报道好习近平总书记和宣传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最重要的政治责任,全面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深入宣传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理论体系,将不断丰富宣传方式手段,创新宣传形态话语,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生动描绘各地区各部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一级教授刘伟作了题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发言。刘伟指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重要的在于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包括尊重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知识资本积累规律,尊重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创新性投资规律,尊重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尊重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经济垄断竞争规律,尊重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经济空间布局规律,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要尊重唯物史观所阐释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张来明作了题为《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言。张来明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推进改革开放。搞高质量发展,没有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搞不成的。还要看到,对外开放是一个历史进程,不会一劳永逸,只会不进则退。必须深刻领会和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深刻认识和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就推进高水平开放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必须从各地区实际出发,立足自身、放眼世界、知己知彼,深刻认识和充分发挥自己在对外开放的比较优势,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中央党校原校委委员、一级教授韩庆祥作了题为《从中国式现代化到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生成逻辑及其重要启示》的发言。韩庆祥指出,西方中心论的实质,就是建构起“东方从属于西方”的现代化框架体系。其中,中华民族往往依附于西方,缺乏文化自主和文化主体性。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历史贡献及其实质,就是通过内生、确立和建构现代化问题上的“中国式”,走出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现代化框架体系,解构西方中心论,进而巩固、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务长王博作了题为《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言。王博指出,“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这个新文化不是照抄照搬任何教条,也不是旧文化的复归,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塑造了其自立自强、守正创新的精神品格。以“两个结合”为思想内核的新文化突出了现代化和民族化的维度,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俞海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发言。俞海指出,新时代以来,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这一思想引领创造了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丰富实践和理论成果,实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化和现代化的内在统一,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文科资深教授洪银兴作了题为《“放得活”又“管得住”: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的发言。洪银兴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相应的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理论要求: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学的改革路径是先立后破。江苏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关键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走在前。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高级编辑方江山作了题为《牢牢把握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的区域定位》的发言。方江山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在全局上谋势,巧于在关键处落子,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刻阐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发展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新时代区域发展战略,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实践进行悉心指导和科学部署,为各省(区、市)、各发展板块“点题”“点睛”,引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强富美高”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江苏特点为新时代江苏擘画的宏伟蓝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苏省域表达,指引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引领江苏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实践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宜结合实际,在区域发展中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地方实践的悉心指导和部署落到实处,抢抓机遇,主动担当作为,立足区位优势,完成好区域战略使命,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一是宜提高政治站位,放在“全国一盘棋”中考量。二是宜坚持立字当头、立破并举,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三是宜坚持突出特色,充分认识并发挥自身优势,走好差异化发展的路子。四是宜坚持实事求是,在区域发展中因地制宜,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五是宜坚持锻造长板,用好先行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社科联主席曲福田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实践的江苏探索与经验启示》的发言。曲福田指出,“走在前、做示范”是新时代江苏肩负的历史使命。江苏创造性开展现代化省域实践的特色化、前沿性探索,生成了一系列走在前列的规律性启示,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勃勃生机、丰富样态,印证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可信可行与可观可感。一是坚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现代化省域实践的根本保障。二是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现代化省域实践的核心引擎。三是坚持把融入国家战略作为现代化省域实践的重大机遇。四是坚持把协调均衡发展作为现代化省域实践的价值导向。五是坚持把系统谋划与基层探索相结合作为现代化省域实践的重要方法。
座谈会前,发布了“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研究丛书”,并向省委党校、省社科院、南京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等单位赠书。
江苏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徐缨主持座谈会。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储永宏,副省长赵岩,全国社科工作办负责同志,人民日报社有关人士,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部分专家学者分别参加有关活动。
编辑: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