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平顶山高质量发展密码④ 向新提质 强链壮群
平煤机装备公司车间内正在繁忙作业。张鸿雨 摄 河南电子半导体产业园。平顶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本报记者 张海涛 本报通讯员 张仪薇
12月26日,记者从叶县县政府获悉,在前不久稷夏智库发布的2024年全国制造业百强县(市)榜单中,叶县第3次上榜。
窥一“叶”而知全貌,因煤而生、因煤而兴的平顶山,如今正在向一座产业新城迈进。
今年以来,平顶山紧扣“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目标,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聚焦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储能等7大产业集群以及12条重点产业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优势产业高端演进
作为国内品种最全的炼焦煤和动力煤生产基地,平顶山多年来聚焦煤这个“化工原料之母”破题发力,推动煤由原料向新材料不断演进,让小煤块变“大尼龙”,全面推动中国尼龙城高质量发展。
围绕打造国际一流的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平顶山今年深入实施“大尼龙、全产业链、国际化、创新引领”战略,实行产业统一规划、空间统一布局、项目统一调度、招商统一政策、基础设施统一构建、要素统一配置“六个统一”,推动中国尼龙城加快提质增效。
中国尼龙城今年谋划实施重点项目71个、总投资458亿元,神马氢化学公司配套氢氨、年产4000吨对位芳纶纤维等24个项目已建成。年产5万吨己二腈、神马屹立尼龙66高端民用丝等项目加紧建设。加快建设尼龙城中试基地、北大中试基地、省能源及尼龙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链式聚集、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逐步形成。
从上游的煤炭开采、煤焦化工,到中游的尼龙66和尼龙6原料,再到下游的尼龙聚合纺丝、织布、印染等环节……
一条世界上最完整的碳基尼龙新材料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支撑更加坚实。
电气装备产业也是平顶山的传统优势产业。平顶山全力推进电气等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持续壮大产业规模,努力打造国际领先的电气装备产业集群。
近期举行的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平高集团有限公司等主导完成的“高压断路器用快速液压阀技术”项目,一举获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目前企业订单量较往年同期增长150%,订单来自国内20多个省市以及60多个国家。”平顶山天晟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武天佑近日对记者表示。这家由小作坊起步的电气设备企业,如今已在郏县带动形成电气产业园。
金属新材料产业也加快成势。平顶山已形成舞钢市特宽特厚钢板、宝丰县不锈钢产业协同发展格局,预计到2025年产业规模将达到500亿元。
目前,平顶山市先进钢铁和先进装备制造两大产业集群规模分别达到400亿元、350亿元。
新兴产业壮大成势
不仅传统优势产业在转型升级、持续发力,平顶山立足高端硅、碳等基础材料优势,加快进军碳新材料、关键金属、第三代半导体等产业新赛道。
碳化硅是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材料,将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如今,位于卫东区的河南电子半导体产业园扩容提质,年产2000吨电子级碳化硅粉体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关键原料技术进入国内第一方阵,首批8英寸碳化硅单晶成功下线,填补省内空白。
立足石墨资源优势,平顶山石墨产业不断提档升级,全国细结构人造特种石墨约七成产自平顶山。
特种石墨新材料企业平顶山东方碳素股份有限公司去年成功登陆北交所,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长年保持在20%以上,新上的年产3万吨高端特种石墨碳材项目,将进一步加速当地碳新材料产业发展。
此外,生物医药产业、电子信息和数字经济产业、新能源储能产业等也在加快发展,催生了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产业园、3万吨聚乳酸生物材料应用示范线等项目加快推进,1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500万千瓦,居全省前列。
无中生有、有中出新,在力促传统产业迭代升级的同时,平顶山新兴产业加快布局,在细分领域抢占制高点,不断开辟新赛道。
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聚焦“7群12链”,平顶山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昔日煤海上正加速崛起一座产业新城。
平顶山着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基本盘、育强企链群、挺进中高端,持续积蓄产业发展动能。
平顶山实施开发区产业集群培育提升工程,打造特色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目前,尼龙新材料开发区和石龙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成为省级转型升级试点。
深入推动数字化转型。平顶山加快“一转带三化”提效扩面,新开工技改项目103个,获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6236万元。入选省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86个,完成数字化诊断企业369家,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新增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园区、供应链管理企业)13家,平顶山数字产业创新基地开园运营。
重点产业链群加快壮大。平顶山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以“六新”突破带动产业链迭代升级。尼龙新材料、新型电力(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和高纯碳材料产业集群分别入选省先进制造业和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作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平顶山持续着力培育重点产业链群,“7群12链”加快成势,产业体系日趋完善,预计2025年产业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
编辑:路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