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政”解丨严惩虚假招聘、就业歧视!河南12条措施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管理

2025-01-15大河网

大河网讯  人力资源服务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近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委网信办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规范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聚焦虚假招聘、就业歧视等问题,提出三方面12条措施,切实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通知》包括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全面规范市场活动、完善综合监管机制等内容,涵盖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

《通知》将为河南省人力资源市场带来什么变化?对广大求职者有何利好?

把好市场准入关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近年来,我省人力资源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市场活动形式日益多样。截至2023年底,我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突破3500家,从业人员超过4万人,服务用人单位达50余万家次,为1046万人次劳动者提供了就业、择业和流动服务。

“目前,我省绝大多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能够诚信服务、规范经营,为促进劳动者就业、保障企业用工、优化人力资源流动配置提供了有力支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说。

1月10日,洛阳市举行2025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招聘系列活动首场大型招聘会。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在人力资源市场持续向好的同时,损害劳动者权益的问题仍时有发生,许多招聘陷阱的背后,是来路不明的非法职业中介在作怪。

大学生小刘通过一家职业中介机构找工作,缴纳中介费后被告知高薪岗位取消,经查询后发现该公司并没有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后续小刘再次沟通时发现对方已联系不上。这些所谓的“中介”通常无资质或使用伪造证书,承诺缴费即可获得高薪工作,一旦收到钱,便找借口不履行承诺,最终消失不见。

针对此类问题,《通知》提出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实施人力资源服务许可告知承诺制,推广电子证书。对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的市场主体加强告知承诺事项真实性核查,对不符合许可条件的依法撤销许可。

近年来,随着河南省人力资源市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公众号、App等线上平台为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提供了方便。《通知》提出,加强部门间监管信息互联互通,会同网信等部门对有关公众号、App、短视频、互联网群组等网站平台开展职业中介活动进行筛查、甄别,督促指导开展职业中介活动的市场主体依法申请许可,避免出现日常监管和执法盲区。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正高级经济师李红见说:“人力资源市场是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优化配置人才资源、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的重要平台和有效抓手,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更好发挥我省人力资源优势。”

聚焦虚假招聘等问题

规范市场活动

职业中介承诺高薪吸引求职者,但实际待遇远低于预期;通过社交媒体寻找兼职工作时,个人信息安全面临严重威胁……随着人力资源市场的快速发展,一些不法机构和个人趁机混入其中,从事各种违法活动。

针对虚假招聘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通知》提出严格规范网络招聘,对发布虚假招聘信息、泄露求职者个人信息等违规行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会同网信等部门,综合运用责令改正、处置账号、下架移动应用程序、暂停招聘服务、关闭平台或网站等措施依法处置。

针对各种隐蔽的收费陷阱持续扰乱人力资源市场秩序,《通知》提出,健全人力资源服务收费监测机制,探索建立人力资源服务收费目录清单,收集、发布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收费标准,督促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其服务场所及所属网站等平台上明示收费标准,在服务台账记录服务收费等情况,有效维护市场服务收费秩序。

针对就业歧视问题,《通知》提出加大对就业歧视的监管和惩处力度,要求各地人社部门完善招聘信息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和动态监测,依法暂停或终止为存在就业歧视等违法行为的用人单位提供有关服务。

运用“互联网+”等

创新监管方式

什么是“综合监管”?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强化综合监管合力,更加注重内外协同,创新监管方式,防范化解风险。在内部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与监察执法协作机制,在外部主动加强与市场监督管理、公安、网信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加大案件联合处置力度。

李红见认为,通过强化部门协同,整合监管资源,构建统一、共享的信息化监管体系,形成监管合力。

2024年新县“金秋招聘月”城区现场招聘会吸引着往来群众的关注。

在创新日常监管方式上,《通知》提出,逐步建立监管风险分析研判、市场主体警示退出等监管机制,探索实施信用管理、智慧管理等新型监管制度,运用大数据等技术主动发现和识别违法违规线索,对有多次投诉或不良评价的监管对象实施风险预警,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与评估院王惠娟建议,通过运用“互联网+”等新兴监管方式和手段,持续提升监管效能,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市场监管能力。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逐步建立监管风险分析研判、市场主体警示退出等监管机制,探索实施信用管理、智慧管理等新型监管制度。加大监察执法力度,畅通举报投诉渠道,紧盯重点领域、关键节点,集中整治相关突出违法问题,依法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张家祺 图片均为大河网资料图)

编辑:王晓颖  审核 :刘杨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