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非遗春节年味浓丨博物馆里过大年 在郑州探寻拓印技艺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春节期间张贴几幅喜庆的年画,不仅能够增添节日氛围,还能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为了让广大观众感受浓浓年味、在拓印制作过程中感受传统非遗的魅力,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春节假期推出了“非遗传承·拓版印画——福禄寿喜”活动,喜庆的图案、有趣的制作过程吸引了众多市民踊跃参加。
据了解,拓印作为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一种印刷技术,也是木板雕刻印刷术的技术先导。版画拓印历史源远流长,其起源可追溯至汉代,彼时 “守门将军” 作为门神雏形初现端倪,开启了年画发展的序章。唐宋时期,随着雕版技术的成熟与市民文化的兴起,木版年画迎来发展契机,宋金年间的“四美图”木刻版画,便是现存最早的木版画实物见证。至清代中晚期,木版年画在民间达到鼎盛,全国各年画产地百花齐放。
“从制作过程来说,拓版印画需要画稿、刻版、拓印几个步骤,来博物馆的观众时间有限,我们就准备好了拓版,大家直接来体验印制过程就可以了。”工作人员介绍,为了给观众带来良好的手工体验,考古博物馆提前准备好了拓版、纸、墨汁、刷子等工具。体验过程中,观众只需要刷墨上色、铺纸、按压、揭纸等步骤,就可以亲手制作一张拓版印画了。
活动现场,前来参与体验的市民络绎不绝。“我已经排队等半天了,终于轮到我了!”市民李先生边说边迫不及待地加入体验队伍,另一边也有观众笑称:“人真多,刚才都没挤进来。”还有小朋友认真询问:“太好玩了,我可以再做一张吗?”
“把纸轻轻覆盖在涂好颜色的拓版上,注意避免纸张褶皱或移动,确保纸张与拓版紧密贴合。”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李先生小心地将纸张轻轻按压,使颜色充分渗透到纸张,拓版上的图案也清晰地印到纸上,他小心地从拓版上揭下,一张拓印作品就完成了。
“通过拓印这一传统技艺,观众可以近距离感受传统版画的魅力,还在创作中传递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亲手体验过后,市民李先生心满意足地表示,在博物馆体验非遗手工制作,年味一下子就有了,看到有很多小朋友积极参与活动,李先生更是感触良多:“这不仅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版画的魅力,还增强了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知。这个活动引导年轻一代从小就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他们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者、传承者和传播者,真是意义非凡!”
据了解,假期中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还将推出京剧发箍制作、手工百福风铃等丰富多彩的新春体验活动,欢迎广大观众“博物馆里过大年”。
编辑:祝萍 审核 :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