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央媒看河南丨今年,这个博物馆第一次过春节

2025-02-07新华社

  今年春节,对安阳殷墟而言意义非凡——这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也是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后,迎来的第一个春节。

  洹河畔的博物馆门口,红色的“巳巳如意安阳年”主题展板格外醒目,游客们排起长队,等待与三千年前的文明“对话”。

殷墟博物馆内,游客们正在观赏展出的刻辞卜甲。新华社记者 郭依格 摄

  这股热潮早有预兆。2024年2月新馆开馆后,殷墟博物馆全年接待游客超过152万人次。馆内咖啡厅适时推出甲骨文咖啡,服务员与记者开玩笑说:“游客多的时候每天忙不过来,手臂都快练成青铜器了。”

这是殷墟博物馆内热卖的甲骨文“蛇”字咖啡。新华社发

  “这里的年味有文明的滋养!”从天津专程赶来的李先生感叹道,“我们几乎一放假就带孩子逛博物馆。趁着孙子放寒假,我们带他来这里,不仅是感受年味,也能认识历史、认识中华文明。”

  春节期间,殷墟博物馆将甲骨文字“蛇”作为亮点,策划了“众里寻‘它’——商代蛇文化展”“集契风华——2025年乙巳新春魏峰甲骨文书画艺术展”等特色展览活动,让游客通过展览和书法艺术,了解“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意义。

这是2024年5月1日,游客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排队进场。新华社发

  “除夕到大年初七,来殷墟博物馆的游客日均1.2万人次,其中很多都是全家人一起出行。”殷墟博物馆办公室主任李文静向记者介绍道。

  为提升公众参与体验,殷墟博物馆策划了“巳巳如意安阳年”特别社教活动。其中《大邑商里有个“它”》研学课程与“蛇蛇争霸赛”深受小朋友喜爱。通过游戏来了解甲骨文“蛇”字,让小朋友们亲身感受文字的魅力,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

小朋友们参加殷墟博物馆“巳巳如意安阳年”社教活动。新华社发

  “通过逛博物馆了解家乡,越逛越觉得自豪!”安阳本地游客翟女士带着一家老小来参观,她告诉记者,殷墟博物馆是这个寒假她带孩子打卡的第一个博物馆,之后还打算在本地继续博物馆之旅。

  从甲骨文趣味游戏到“商代年夜饭”,再到青铜纹样手工体验,这些丰富的新春活动不仅拉近了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距离,也增进了游客对殷商文化的兴趣和了解。正如一位游客所说:“以前带孩子逛博物馆容易走马观花,今天孩子主动问‘商朝人怎么过年’‘甲骨文怎么写我的名字’。”这种从“看”到“问”再到“做”的转变,正是文化传承最生动的体现。

游客参与博物馆内新春游戏活动。新华社记者 郭依格 摄

  “甲骨文、青铜器作为重要且最具特色的殷商文明元素之一,将其与春节民俗相结合,在创新文化传承的同时,能够将博物馆资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博物馆、爱上博物馆、爱上传统文化。”殷墟博物馆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甲骨上刻着的“蛇”字蜿蜒盘旋,青铜器诉说着三千年前的殷商故事。夜幕中的殷墟,红灯笼映着古老的夯土城墙,三千年前的文明心跳,正与这个时代共振出新的节拍。(记者 郭依格、任卓如)

编辑:张龙(小)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