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赏明代御瓷中的祥禽瑞兽
明成化素三彩鸭形香薰。恭王府博物馆供图
日前,由恭王府博物馆与景德镇御窑博物院联合主办的“御瓷凝瑞——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吉祥动物纹瓷特展”亮相恭王府博物馆乐道堂展厅。展览围绕恭王府“福”文化内涵策划,展出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明代瓷器中以吉祥动物纹为装饰题材的器物120件。展品中不仅有宣德青花蟋蟀罐、成化天字罐等明代御窑珍品,还有多件无同类传世品的瓷器修复件,如造型奇特的成化青花凤穿花纹鹤颈瓶、目前所见永乐朝御窑瓷器中器身最高的甜白釉盘口兽耳长颈瓶、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官方IP形象的原型——成化素三彩鸭形香薰等。
景德镇御窑厂是明清两代官方设立的御用瓷器专门生产机构,自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至清代宣统朝止,500多年间烧造出难以计数的佳品。为保证产品质量,御窑厂实行严格的拣选制度,瑕疵品被就地砸碎、掩埋。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考古工作者在御窑厂遗址发掘出土了数以吨计的瓷器残片,并修复出1000多件明代御窑瓷器。这些碎瓷片和修复件为研究者提供了很多现存器物所不具备的信息,拓展了人们对陶瓷品类的认知。
明清景德镇御窑瓷器多以吉祥纹样为装饰,体现了中国传统吉祥文化和生活美学思想。展览中可以欣赏到各类吉祥动物纹,除了常见的龙纹、凤纹,还有很多祥禽瑞兽、神话动物形象,或威猛、或灵动、或呆萌可爱,寄托着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
位于展厅中央的宣德青花鹦鹉折枝花果纹盘,直径达72.3厘米,是少见的御窑出品大器。盘心绘鹦鹉啄桃图,画意取自唐代诗人杜甫《山寺》诗中的“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象征着自在安乐的生活状态。鹦鹉音同“英武”,被古人视为瑞鸟,广受喜爱。配合此件瓷盘,展出了恭王府博物馆收藏的清代道光年间绿釉鹦鹉一对,造型逼真,釉色鲜丽。
展览中还设置了触摸明代御瓷的体验环节,供观众触摸的瓷片来自明代正统年间未烧成的青花龙纹大缸,距今近580年历史。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3月30日。(博文)
编辑: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