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豫你有约丨跟随多国青少年镜头,感受历史与文化

2025-02-18大河网

大河网讯  参赛了吗?投稿了吗?截至目前,“豫你有约——我和文物的故事”海内外华侨华人青少年短视频大赛已收到来自荷兰、越南、英国、美国、新西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日本、缅甸、卡塔尔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部作品。

而本次大赛除了会评出一、二、三等奖(有奖品)外,还将重磅评出4个优秀组团单位,获奖的优秀组团单位可以提前锁定2025“中国寻根之旅”河南夏令营的组团名额(1个领队+9个营员)——奖品是不是超赞呢?如今,赛程已接近尾声,你再不来,就只能等下次喽~

“飘”来的百部作品,涉及古建筑、文物等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海内外华侨华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与认同感、自豪感,2024年8月份,由河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河南省文物局主办,河南国际传播中心、大河网承办,河南省华侨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协会、梅兰书院协办的“豫你有约——我和文物的故事”海内外华侨华人青少年短视频大赛在郑州正式启动。

本次大赛,与其说是一场比赛,不如将其称为一次诚邀海内外华侨华人青少年共赴文化盛宴的活动。因为,举办本次大赛的目的,就是寄希望于通过海内外华侨华人青少年的镜头,展现国之栋梁与未来眼中那些中外文物之美,并在他们一字一句的讲述、一帧一幅的记录中,促进文化理解与尊重,加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截至目前,共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青少年参与本次大赛,其报送的短视频作品,内容涉及中外文物、古建筑、近现代建筑、古遗址、古代书画作品等,如甲骨文、凤冠点翠、清明上河图、汝瓷、鸱吻、莱顿、悬空寺、打铁花等。

“学校将这个消息告诉大家后,同学们踊跃参与‘豫你有约’短视频大赛,创作了不少精彩的原创视频。”作为集体参赛单位之一,荷兰代尔夫特中文学校负责人王红彦表示,该校同学从不同的、新颖的角度切入,能在镜头前落落大方地讲述自己和文物的故事,还要感谢主办单位河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和河南省文物局,“他们为孩子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展现平台和锻炼机会,很有意义”。

画作、瓷器、技艺……用镜头记录古老中国

“我总觉得自己与中华文化之间有着一个特别的纽带,而在鹿特丹世界博物馆的中国制造特展上,我仿佛找到了那份连接。”晋嘉谦是一名生活在荷兰的华人青少年,在了解到“豫你有约——我和文物的故事”海内外华侨华人青少年短视频大赛之后,他第一时间想到了那次特展:精美的陶瓷、细腻的刺绣,还有熟悉又陌生的紫砂壶。

在那次参观特展与外国观众的对话中,晋嘉谦发现,许多人从展览中看到了中国文化的深度,惊叹于传统工艺的精细与价值。“通过我的镜头,我希望让这些文物发声,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制造,让中华文化的声音传播得更远、更响亮。”谈及参赛的初衷,晋嘉谦说道。

而对生活在美国的华人青少年吴绿、黄先明来说,此次参赛作品《清明上河图》被他们称为“我们见过的最美丽、最精致、最宏大的画作”。在他们12岁那年,他们随家人到北京、上海等地游玩,其间,在上海世博会上他们见到了电子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我们完全被它迷住了,欣赏好多遍,还买了复制品带回美国,所以当看到参赛视频要求拍摄的是文物时,我们第一个就想到它。”说起视频制作思路,吴绿、黄先明说,他们希望以一种有趣的游戏节目的形式来介绍这幅画作,分享他们的感受。

因热爱而向往,因记录而传承

相较于其他参赛作品,荷兰少年刘文森选择将山西的悬空寺作为他的拍摄对象。

“我的灵感不仅根植于我对中华文化的深厚情感、妈妈对我的耳濡目染,也源于悬空寺本身所蕴含的非凡魅力与独特价值。”通过拍摄制作悬空寺这期视频,刘文森希望能够向更多人展示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人们感受到他对故土的思念与敬仰。与此同时,他也将此次拍摄及参赛看作一次文化根源的自我探索之旅。

“作为海外华裔儿童,虽然生活在异国他乡,但内心深处始终流淌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向往。”刘文森说。

是啊,正如刘文森所言,举办“豫你有约——我和文物的故事”海内外华侨华人青少年短视频大赛,就是希望这一活动能够成为连接海内外华侨华人青少年的桥梁,共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文物记录着历史,承载着文化信息,是中华文明的见证。海外华裔青少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河南省侨联副主席吕剑表示,这次活动的初衷就是通过孩子们的视角与思维观察、解读文物,展现中华文物之美,讲好中华文明故事。

吕剑称,目前,该活动受到海外广大华校的特别关注,河南省侨联也从收到的作品中看到了海外华裔青少年对文物的当代理解和创意阐释,看到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我们期待见到更多孩子精彩的作品,也欢迎大家有机会‘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我们在‘老家河南’期待与大家相聚。”吕剑说道。(苗苗/文 魏凯 李思豫/视频 韩雨松/海报)

如需了解参赛及报名方式,请扫描上方二维码获取。

我们期待您的参与,让文物发声,让世界听见中华文化的声音。

编辑:陈梦伊  审核 :范昭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