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8年骑行12国,67岁的她本月计划再出发

2025-04-01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李冬菊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李佳子 何玉帅 实习生 公昕怡 文/图

  来一场跨国旅行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出发就是答案。”

  郑州的“骑行阿姨”李冬菊,决心摆脱抑郁症带来的痛苦,于是,她在2014年踏上了骑行之路。

  她曾靠着微薄的零工收入和3000元的退休工资,行遍国内20多个城市及三大洲的12个国家。

  2025年4月份,李冬菊计划从新疆出发,前往中东、中亚等地,向“骑行100个国家”目标再次出发。

  婚姻变故致抑郁 骑行尝试“自救”

  李冬菊今年67岁,她用“笼中养尊处优的小鸟”形容自己的前半生。

  44岁那年的一场婚变,改变了她的生活。离婚后,李冬菊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和狂躁症,靠每天服药稳定病情,但强烈的药物副作用同样让她饱受煎熬。

  为了走出伤痛,李冬菊尝试过很多办法,去美容学校学习美容、做志愿者等。“能试的我都试了,但心里的窟窿怎么也填不上。”李冬菊说。

  2014年的大年初二,儿子和儿媳回娘家拜年,留下李冬菊独自在家。她便骑车出门散心,往日熙攘的街道在年节中异常冷清,脆弱在那个时刻袭来,李冬菊再也忍不住,蹲在路边大哭了一场,情绪宣泄后她暗下决心“要好好地活着”。

  此后,李冬菊开始通过QQ添加各种骑行群,广交骑友,并把第一次跨国骑行定在了东南亚。但体验感并不好:原定的四国骑行,最后仅去了越南;因为自行车不够专业、年老体力不佳,她与两位同行的骑友走散了;没什么骑行经验,也不懂外语,在其他骑友的帮助下,李冬菊才得以回国。

  回国后,李冬菊在丽江一家美容院找到一份保洁工作,一边攒钱,一边感受丽江的美景。打工期间没有休息日,但由于工作十分卖力,老板准许她每周一天的假期,李冬菊得以在休息日骑行丽江。

  虽然当保洁每月工资只有1800元,但除了给自己攒下了“旅游基金”,她还给家人买了来丽江过年的机票。

  8年骑行12国 “痛并快乐着”

  第一次出国骑行的经历,让她见识到世界的辽阔。李冬菊沉迷于奔赴下一个目的地,因为山与海能轻松地开解她的苦闷。

  2015年初,刚攒下钱,李冬菊就重新出发。8年间,她的车辙在国内20余座城市留下印记,除此之外,她从东南亚到欧洲再到大洋洲,累计骑行了国外12个国家。她在澳大利亚看过成群结队的袋鼠家族,在黑山丈量海岸线,这些新奇的感受,让她对生活有了更多的热爱。

  李冬菊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对骑行如痴如醉,也是因为感受到了来自陌生人的善意。

  在大洋洲,李冬菊自行车的折叠扣意外丢失,导致下坡路段十分危险,沿途又找不到配件商店。近40℃的高温天气下,烈日烤得她喉咙刺痛,几乎中暑。正当她打算前往远处的加油站避暑时,一位路过的越野车司机观察到了她的窘境,对方果断腾空后备箱,安置李冬菊的自行车,并载着她前往加油站。但由于到达后,加油站已经关门,这位司机多绕行六七十公里,将她安全送至小镇上。李冬菊将随身携带的中国结赠予对方表达谢意。

  保留骑行的初心 拒接广告

  每月3000元退休金和打零工的收入,如何支撑起跨国骑行?李冬菊在精打细算中摸索出一套跨国生存法则。

  “要想玩得有品质,要靠智慧。路上很苦,也要对自己好一点。”在欧洲,去超市买半只烤鸡、生菜和沙拉酱,自己拼出成本更低廉的汉堡,比在店里买省下大半开销;骑车体力消耗大,不懂英语的她,就观察当地人常买的巧克力,照着包装囤货;水果贵,她就在沿途的果园多买些。

  “我好像把年龄给忘了。”骑行的苦与甜,被李冬菊在各个短视频平台上记录下来,她珍藏的回忆被更多人看到。

  也常有团队与她谈合作,想让她接广告,但她想留住骑行的初心,保留一份自由:“我不想为了涨粉,丢失了骑行路上的美好。”

  接触网络让她收获了很多惊喜,同时,她也苦恼于个人生活被窥探、评价:“你都这么大年龄了,还折腾什么啊?”故事日新月异,去尝试不只是年轻人的权利。谈起“麦子阿姨”与自驾阿姨苏敏,李冬菊说:“她们很棒!”

  在没有跨国骑行的这几年里,她背包去了尼泊尔、孟加拉、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并整理游记,做骑行攻略,学习户外生存和拍摄剪辑。

  如今,67岁的李冬菊打算继续出发,从新疆的乌鲁木齐,到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

  “趁身体还吃得消,完成骑行100国的梦想。”李冬菊说。

编辑:张龙(小)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