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人为善丨大别山下56年的守望
大河网讯 带着准备好的鲜花,扛着扫帚,沿着97级台阶走到墓园……
“老朋友们,今天我又来看你们了。”在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花山村花山寨烈士陵园内,9名红二十五军将士的英魂长眠于此。
清明节临近,一位老人来到烈士墓前伫立敬礼,又细心地将墓碑擦拭干净。这位老人叫王茂贵,是一名抗美援朝退役老兵,曾荣登“中国好人榜”。
因一次发现开启56年的深情守护
为何成为“身边好人”,要从一次发现说起。
1968年,王茂贵发现花山寨会议旧址的山岗上,有9块烈士墓碑,埋葬在这里的烈士除了姚志修、胡柱先、匡占华外,其他墓碑上均写着“无名烈士墓”。他了解到,“这些红军,多数是在斛山寨战斗中身负重伤,因缺医少药牺牲在此,主要来自红军游击队和红二十五军”。
看着沉睡在这片土地上的英烈灵魂,王茂贵充满了敬仰和感动,并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守护好前辈和战友的陵墓!”
从1968年开始,无论多忙,王茂贵都坚持打扫旧址、清扫墓地。春夏季节,杂草疯长、灌木丛生,他不知道用坏了多少把柴刀;秋冬季节,落叶纷飞、寒风呼啸,他不知道更换了多少把扫帚……
红军墓义务守护人王茂贵。
后来,王茂贵索性在那里盖了个小屋。独自守护了9年后,妻子也搬过来陪他。
“这些烈士年纪轻轻就为革命牺牲了,大部分都只有二十多岁,作为一个老兵,守护烈士墓是我的义务。”这个守望承诺,王茂贵一做就是56年。
因这份守护成为义务讲解员
“以前这里都是土路,现在修了整齐的台阶,好走多了。”通向红军烈士墓的山路共有97级台阶,王茂贵已经记不清走了多少次。
记者问王茂贵:“花山寨会议旧址的97级台阶,你咋记得这么清楚?”他解释道:“这是为了纪念红二十五军的97名将领。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随着来花山寨会议旧址参观学习的游客越来越多,王茂贵不顾高龄、不要报酬,主动当起了义务讲解员,让更多人知道那段峥嵘岁月: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在花山寨召开第十四次常委会议,作出了率领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的历史性决策,就此擂响了红二十五军北上长征的战鼓。
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王茂贵激动万分,感觉自己的守护更有意义。
因这份传承让革命故事代代镌刻心间
临近清明节,村子里又来了一大批学生参观,王茂贵特意回家换上了红军服,来到花山寨会议旧址地标前,为这些青年人讲革命故事。虽已是87岁高龄,但王茂贵在讲起红二十五军的故事时,依然精神矍铄、声音铿锵有力。
“王茂贵老人是业余义务讲解员,但他的水平可是专业级别的,经常受邀到各地讲解红二十五军的历史,我们都得向他学习。”提起王茂贵,光山县宣传教育中心的讲解员宋从丽赞不绝口。
“我年纪大了,就希望通过讲解让下一代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做有担当、肯奋斗的时代新人。”王茂贵说。
王茂贵在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现场接受采访。
从青葱岁月到耄耋之年,王茂贵用一生去守护的不仅仅是革命烈士的英魂,更是红军将士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浇灌出的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董蕾)
编辑:祝萍 审核 :范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