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走进闽江学院 感受“思政+”教育的独特风采

2025-04-18大河网

大河网讯 在福州,有这么一所学校。

在这里,你会看到全国高校思政名师陈东老师的课一推出,就被“抢课”学生瞬间“秒杀”;而在该校美术学院展厅内,你能够在光影斑驳间感受“思政+美术”教育的独特风采……这所学校就是闽江学院。

4月15日下午,大河网记者跟随2025年“主流媒体福州大学城巡礼”活动采访团队走进闽江学院,感受该校“思政+”教育的独特风采。

“让艺术教育成为思政教育的生动载体与有力支撑”

“原来思政课可以如此鲜活——当画笔遇见信仰,执奋斗之‘笔’,绘就强国有我的‘担当画卷’,青春才会闪光!”前来参观的“00后”大学生在木刻作品《红色延安》前感慨道。

记者了解到,“红色基因——四校课程思政作品联展”近日在闽江学院举办。展览由闽江学院美术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喀什大学设计学院联合主办。

步入展厅,采访团记者在一幅幅作品前驻足欣赏——闽江学院师生创作的《闽山闽水物华新 美丽乡村绘新篇》以水墨长卷展现乡村振兴图景,上海大学《黄河东渡遗址》通过装置艺术再现红色遗址的沧桑厚重,延安大学《红色木刻版画创作实践》以刀锋刻画革命年代的激荡岁月,喀什大学《边疆建设主题设计》则用现代插画语言诠释民族团结新篇章……

本届主题活动以“红色基因”为切入点,立足“东南沿海—国际都市—革命圣地—边疆建设”的红色脉络,聚焦不同地域红色文化视野下艺术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精选200余件课程思政作品,以作品联展的创新形式探索思政育人新范式。

闽江学院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张万辉告诉记者,近年来美术学院“专业+思政”教学改革聚焦“以美启德,铸魂育人”的思政引领力提升,立足专业,突出实践,推动教学改革“走心”更“出新”,逐步形成了“专业特色+思政元素、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服务地方+专业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思政模式,让艺术教育成为思政教育的生动载体与有力支撑。

“让思政元素在不同学科门类中绽放光芒”

“中国的每一个时代楷模身上,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他们在做人方面做到了纯洁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在闽江学院校史馆的一堂思政微课上,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东动情地说。

记者了解到,曾有闽江学院学生做过统计:陈东一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45分钟内响起22次掌声,平均每两分钟一次掌声;一节思政选修课,300多个座位的教室能挤进500多人……

作为学生眼中的“超人气教师”,陈东以幽默的授课风格、贴近实际的授课内容赢得了学生的“抬头率”“点头率”,而这背后,是他从教20多年来持续贴近学生、潜心研究教学的不懈努力。

“来自一线的生动素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和学生的获得感,也帮助学生打开视野、树立格局、涵育情怀、激励担当。”陈东告诉记者,学校不断探索思政课服务“应用型”人才的路径,深化“大思政课”建设。

以专业元素赋能思政课堂,闽江学院一直在努力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良性互动。

马院思政专任教师走出马院、走进学院,参与专业教研活动,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思政教育素材及时纳入专业课堂主渠道,与专业课教师共同建设“课程思政”,开启了立德树人的新篇章。

陈东说,这种“马院+学院”的方式已经全面铺开,专任教师与专业教师共谋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只有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双轮驱动,才能发挥出协同育人效应。”

闽江学院思政课的“鲜活”,并不局限于此。据了解,该校充分发挥不同学院学生的专业所长,设置课程,开展活动,让思政元素在不同学科门类中绽放光芒。

在福建省功能纺织纤维及材料重点实验室、海峡两岸服饰文化交流体验中心、科创大楼工程训练中心和海洋研究院的调研采访,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面向全校开设特色校本思政课,建设‘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闽大校史与应用型办学成果展’,让师生在沉浸式教学中不断体悟新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闽江学院党委书记叶世满介绍。(李东宝)

编辑:张龙(小)  审核 :姜秋霞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