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人形机器人跑进马拉松,距离跑进千家万户还有多远?

2025-04-22大河网

大河网讯  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圆满落下帷幕,这再度掀起了一股全民关注人形机器人的热潮。顺利跑进马拉松赛道的机器人,什么时候能跑进千家万户?

4月21日,大河网记者走进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探访和了解我省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在研发上的最新成果,以及在文旅、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场景。

探访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跑上马拉松赛道

在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中,代表河南队出战的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EAI”战队获得第五名。值得注意的是,“EAI”战队全场续航第一。

据了解,该实验室派出的双足人形机器人采用仿人肌腱驱动(绳驱)技术,能实现最高6小时动态续航、最快每小时9公里的速度,并能够迅速完成转身、跳跃等复杂动作,在超重负载的场景中优势明显。

实验室开发人员正对机器人进行走路训练。

“EAI”是如何从实验室跑进马拉松赛场的?4月21日,大河网记者在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机器人调试区看到,不同款式的机器人在工程师的辅助下,正进行着不同功能的测试。

基于类人步态的机器人,正在训练直膝行走;用于全身控制的机器人,正模仿人类的全身动作;有的机器人,主要训练其手部的抓取能力,可以完成倒水、倒咖啡、抽纸等模拟人体手臂的任务;具有室内导航功能的机器人,则能对室内环境进行地图构建,选择避开障碍物的最优路径,控制自身姿态和前进方向。

“表情机器人Rena可以模仿人类的表情。”该实验室工作人员朱玉迪博士说,它内部装置有28个电机,可以逼真模仿人类的上百个表情,比如眨眼、微笑、点头、摇头等。

朱玉迪博士在与表情机器人Rena进行表情互动。

研发丨“具身智能+”赋能多个应用场景

大河网记者在调试区看到,工程师正戴着外骨骼数据采集设备进行高精度的动作识别和采集。这台超冗余自由度遥操设备,通过采集抓取动作的数据,可以让机器人拥有自主作业的能力,可以在一些工业场景中辅助人类完成抓取工作。

实验室工程师穿戴外骨骼数据采集设备进行高精度的动作识别和采集。

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执行主任李清都说,目前,实验室主要有三大研究方向:第一块是多模态大模型,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第二块是机器人技术,尤其是人形机器人技术;第三块是各种垂直领域应用场景的开发,包括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文旅服务、医疗设备等领域的机器人的应用。

“实验室主要瞄准具身智能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突破‘大脑、小脑、肢体’关键技术,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了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李清都说,通过“具身智能+”场景赋能,推动其在教育科研、工业制造、智慧农业、医疗健康、家庭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打造具身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高地、应用示范基地和产业加速聚集地。

据介绍,中豫具身智能机器人已经落地四个具身智能标杆企业。其中,卓益得机器人突破了标准化瓶颈,采用肌腱驱动与模仿学习相结合的技术,使其成为目前唯一具备类人步态的人形机器人。艾利特机器人,其控制技术及智能视觉技术达到国际水平。

中原动力则依托低速自动驾驶等优势,致力于打造智能机器人基础平台。博为机器人拥有静配中心和消化内镜中心两条完整且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线。

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内摆放的各种用于测试的机器人。

产业丨河南要打造具身智能创新发展高地

今年,“具身智能”和“6G”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相关人士解释说,具身智能是具身化的人工智能,是将人工智能融入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物理实体,等于给大脑赋予了身体,让它们拥有像人一样的感知、学习和与环境动态交互的能力。

知名经济专家、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说,具身智能产业将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又一颠覆性产业,将深刻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它将成为未来产业的新赛道和各地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对于河南来说是不可错过的一大机遇。

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内测试跑步的人形机器人。

在李清都看来,在发展具身智能产业方面,河南有天然的优势。河南人口众多,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可以采集到足够多的数据,而数据对于具身机器人研发是非常重要的。以数据为养料,用算法做提升,再发挥河南的人才优势,将人的技能迁移到机器人身上后,便可以在更多的场景中进行推广应用了。

大河网记者了解到,我省已将机器人产业纳入28条重点产业链,并将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制造产业的两个关键赛道之一。《河南省具身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提出,力争到2027年,初步建立具身智能产业体系,在重点领域打造一批试点应用场景。到2030年,形成较为成熟的具身智能产业体系,建成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具身智能创新发展高地。

前景丨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值得期待

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他们将推出两款机器人,一款是拟人面部表情的仿人智能机器人,在文旅、商务接待等场景开展应用尝试;另外一款具有更高自由度和负载能力,能完成分拣、搬运、流水线作业等工业场景的工作。

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内测试室内导航的人形机器人。

既然人形机器人已经跑进了马拉松赛道,那么,什么时候它们能跑进千家万户?

李清都分析说,按照目前人工智能发展节奏,预计5年后部分机器人会走进有照护需求的家庭。10年左右,将会有更多人形机器人辅助人们做家务、照护孩子等。

有业内专家说,未来大家可能都需要两台人形机器人,其中一台代替人去工作,另一台负责做好生活服务。不过,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能够完成和执行复杂精密指令和操作的机器人,前面还有很长的研发路径要走。

“做人形机器人研发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让大家拥有更加美好的工作和生活。”李清都说,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迭代,未来20年之内,人形机器人在很多方面将会比人类做得更好。这样一来,人就能更好地享受生活了。(刘瑞朝 张家祺)

编辑:王晓颖  审核 :赵汉青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